存心拿着數 - 鍾偉民

存心拿着數 - 鍾偉民

港人多愛移居外地,當新移民;但不移民的,老實說,沒多少人會喜歡新移民。
為甚麼?因為新移民,多是來「拿着數」的。他們拼命要來,是貪圖我們的醫療、法律和教育制度,相對來說,比較完善;而且,可以領綜援;孩子生得多,還可以領取更多的綜援;聽說,不少新移民每月領了萬多元的綜援金,就回到深圳等地去當富戶,這種「只問收穫,不問耕耘」的作風,能不教納稅人厭嫌?今年,幾千個大陸人到香港公立醫院生孩子,奉旨來「拿着數」,更是不爭的事實。
移民,為了過更好的生活,人之常情,無可厚非;世上,絕少人是因為立志要貢獻另一個國家或者地區,而離鄉別井的。我們討厭新移民來「拿着數」,人家自然也不喜歡我們這些新移民去「拿着數」;香港人精明,其中一項特徵,很不幸,就是會計算,知道怎麼樣才能夠拿到最多的「着數」。

有專欄作家引述一個醫生的話,教人投資一百萬移民澳門,這一百萬用來買樓,可以等升值,做了澳門人,還可以享受「靚藥」,因為香港政府缺錢,公立醫院的醫生只好讓病人吃廉價藥、舊藥,或者該吃一粒的,只給半枚……董建華禍港,那是我們的不幸,人和地,也有三衰六旺,大家努力讓香港「旺」過,就問心無愧;到人家的地方過日子,可以,存心「拿着數」,早晚要讓人瞧不起;我們瞧不起專門來「拿着數」的大陸人,人家同樣瞧不起只知道去「拿着數」的香港人,難得這種專欄作家和醫生理直氣壯,不以為恥。
我沒有辦甚麼「投資移民」,我只是一個到澳門去做生意的香港人。澳門人命好,但澳門的「移民政策」絕不聰明,太多大陸人付上一百萬買幢房子就舉家入侵,那些住在隔壁,以為可以安居的澳門人已經叫苦不迭;香港那一大批慢性病人,如果再響應專欄作家的呼籲,湧到澳門的醫院去「吃靚藥」,賭稅再多,恐怕早晚要讓人吃窮。澳門,不可能永遠是一片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