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中國:台灣立委選舉的三大看點 - 張華

解讀中國:台灣立委選舉的三大看點 - 張華

種種迹象顯示,台灣人對選舉開始厭倦,特別是工薪族和中間選民,很多人表示不會去投票。因此,藍綠兩派只能在基本票源上做文章,以致同室操戈、互搶盟友選票的情況特別嚴重。但事實上,這次選舉結果對台灣的前途影響至巨,並有三個重要的看點,可觀察台灣的政治走向。
第一,泛綠能否控制立法院。現在,民進黨已控制行政、監察、考試、司法四大系統,藍營只能依靠立法院這個最後堡壘負隅頑抗,企圖拖慢陳水扁的台獨步伐,但效果不彰。

泛綠過半和平統一渺茫
如果綠營在今天的立法院改選中獲得過半數議席,意味着陳水扁自始完全主導台灣的政治,往後可隨心所欲的推出更多「去中國化」、「本土化」政策。陳水扁經營五年後,台灣的政治生態已發生了質的變化,台灣主體意識急速膨脹,現在已不是統、獨問題,也不是「獨」與「不獨」的問題,而是甚麼時候「獨」。也就是說,如果泛綠過半,兩岸和平統一的希望基本破滅。
第二,台聯和親民黨席次的消長。台聯力主急獨,近月全力推動「正名運動」(有「中華民國」的政府、公營機構名字,以「台灣」取代),令其聲勢大漲。台聯現擁十二席立委,若改選後有所增加,不但說明島內急獨勢力急速膨脹,將來台聯還會對民進黨政府造成壓力,逼迫陳水扁推行更急進的台獨政策。

另方面,親民黨因為總統大選後的抗爭,以及拒絕與國民黨合併,近期聲望急跌,這次立委選舉將是它會否像新黨一樣走向泡沫化的重要關口。上屆立委選舉,親民黨憑宋楚瑜一人之力,勇奪四十四席,成為第三大黨。在藍營中,親民黨立場較激進,眾人的反台獨立場最堅決,若親民黨議席劇減,甚至淪為台聯之後的第四大黨,則意味着宋楚瑜影響力迅速萎縮,親民黨很可能成為泡沫政黨。
第三,馬英九能否崛起。今次選舉首次有馬系人馬出選,是馬英九政治能量的一次測試。參選的五名「馬家軍」成員,背景雖有藍有綠(國民黨的吳育昇和孔文吉、新黨的賴士葆,前台聯成員蘇盈貴),或不藍不綠(綠黨的林正修),但都是馬英九延攬的台北市政府前閣員,與馬關係匪淺。若他們全當選,意味着馬英九政治實力大增,有助他競逐成為泛藍共主,甚至代表泛藍出戰下屆的總統選舉。
事實上,在芸芸泛藍政治人物中,只有馬英九還有實力與民進黨人爭逐。反之,若馬家軍受到重挫,則馬英九成為泛藍共主的阻力就更大了。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