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國11月份國民消費價格較去年同期上漲2.8%,較市場預期低,且創出9個月來新低,其中城市和農村分別上漲2.4%和3.6%。證券商相信,內地加息壓力暫時得到紓緩。
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亞洲區首席經濟分析員陶冬表示,內地11月通脹放緩,讓北京毋須急於短期內加息,但仍關注個別分類價格增長情況。雖然食品類價格增長已見頂,但有迹象顯示,能源燃料、租房和教育等價格有上升趨勢,擔心通脹會再次反彈,因此仍要再觀察才知道中國能否順利「軟着陸」。不過,通脹放慢紓緩加息壓力,同時使人民幣升值壓力稍為減輕,但難評估熱錢會否因此流出香港。
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也同意,通脹壓力紓緩減輕加息壓力,因此考慮將中國未來12個月加息0.75厘的預測調低。摩根大通也表示,中國下次加息日期會從今年底延遲至明年3月。高盛證券在報告中則指出,通脹壓力隨第二季經濟緊縮政策而放緩,因此短期內,中國不會再有額外的緊縮政策或加息行動。不過,經濟師普遍相信,工業生產方面通脹壓力仍然強勁。
然而,個別項目的通脹仍嚴重,食品價格升幅5.9%,其中糧食上升19.2%。與去年同期比較,首11個月整體消費物價上升4%。
此外,內地公布11月份工業品出廠價格較去年同月上漲8.1%,升幅較10月份下降0.3個百分點;原材料、燃料價格升13.7%,升幅較10月份下降0.5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