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灣半島終於不拆了,這是民意的勝利,也是港人的勝利。
紅灣半島的發展商說,由於不願見到社會紛爭,也不想合約精神受破壞,決定只改裝樓宇,改良屋苑設施。上星期還在各報刊登廣告,指清拆樓有甚麼好處,這些宣傳今天也不攻自破。紅灣半島發展商的讓步,說明民智已經成熟。
紅灣事件的主要責任不在於地產商,也不是孫明揚一手能釀造,而是特首董建華「八萬五」政策的後遺症。「八萬五」是存在還是消失了,董建華先生沒有與他的問責官員溝通,也沒有清晰的答案,政府部門與特首之間各懷心事鬼胎,香港人卻為這樣的劣質行政管理付出代價。
民意強烈反對拆卸紅灣半島,不是經濟訴求,也不是政治訴求,而是道德訴求。強調所謂「合約精神」或「私有產權」的尊重,根本是文不對題。地產商忘記了一個最基本的常識:房屋建起來,是讓人居住的,房屋是人的一個家,是安身立命之舍。房屋是人的生存權的體現。地產商建住宅大廈,追求利潤沒有錯,但當政府行政官僚與商人的利慾熏心相結合,房屋的人權原則就受到侵犯,人權高於盈利的法則,任何貿易合約,如果違反了人的基本生存權,都應該受質疑,應該予以挑戰推倒。
紅灣半島的發展商在民意的道德力量面前低了頭,那麼西九龍和大嶼山又如何?早前,諾貝爾和平獎頒給了一位非洲環保組織的黑人婦女領袖。她領獎時發表宣言,指出地球正受到人類盲目開發、踐踏自然生態的空前威脅。環保、生態、自然的保障,減少污染和廢料,是全球愛好和平人士認同的生存道德原則,任何假「發展經濟」為名、輸送利益為實;假「在經濟效益和自然保育之間取得平衡」為名、為個人仕途鋪砌踏腳石為實的「偽建設」、「偽發展」,香港人都要勇敢一致地說一聲:「不」。政府和立法會各有各的利益意圖,紅灣半島醜聞,這兩大機構都幫不了忙,環保組織、教育團體、有良心的文化人,自發地喊出港人的心聲,縱使雙普選被粗暴地扼殺了,但只要民主的精神仍在,道德的力量最終是必勝的。
(圖)紅灣半島不拆了,這是民意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