櫃台上擺着的觀音,是虞公窰曾氏兄弟的作品,頭部和髮飾精工細鑿,衣服摺痕則以朽木抽象表現。寫實和寫意,昇華至成另一境界,看得舒服無比。
觀音身旁再放一隻貓頭鷹,是用阿寒湖的飄流下來的木頭雕刻的。作者是位寂寂無名的日本藝術家。鷹身肥大,頭是另一塊木頭配上的,可以旋轉,造型可愛。
每次買到悅目的東西,都放在觀音像前供養。鮮花無間,有時是蝴蝶蘭,到了牡丹季節,讓花在菩薩下怒放。
發香的,更常放置,像薑花和白蘭,獻上茉莉一盆,追悼黃霑。
並不只於花,蔬菜也行。油菜當造,買了一斤,去掉多餘的葉子,採其花與心,插在釘座上,再浸於水,不遜尋常的花朵。
八両韭菜花直插也很漂亮,觀音慈悲,也不會當韭為腥。
紅的番茄一串串,來自意大利,日曬乾了,亦是好食材。又黃又綠的燈籠椒,比任何人工藝術品更好看,佛看了一定喜歡。
把那隻貓頭鷹的視線轉過來。牠表情調皮,但在菩薩面前不敢撒野,乖乖地看着。有時擺了一個佛手瓜,像老和尚合十。貓頭鷹一定在想,好不好吃?
前幾天到大阪,在黑門市場裏買了兩個肥胖的白蘿蔔,柚子般大。頭上長着切去葉的莖,像衝冠的怒髮。不管多重,也抬了回來供養。莖部過一些時候枯竭,每天看着它長出又細又長的幼葉,生命力真強。
果實更是最佳的擺設,友人送了我一粒巨大的柿子,一口吃掉了太短暫,擺在佛像下面,看了很長的時間。
眼食,到底比口吃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