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農形式化 - 李純恩

小農形式化 - 李純恩

環保組織呼籲反對拆掉紅灣半島的樓房,搞了一個手牽手護紅灣活動,將這個活動定性為親子環保活動,並定名「5876」,希望有五千八百七十六人來參加。
為甚麼要「5876」呢?
據主辦當局說,這是「唔俾拆樓」的諧音,還要參加者穿紅衣,意喻紅灣,還要戴墨鏡,意喻天無眼。
環保是好的,教育下一代,將小朋友拉出去教育教育也是好的。
但既然是教育,可不可以搞得水平稍為高一點,可不可以不要表面化得那麼膚淺?
弄五千八百七十六人參加,命名為「5876」,搞了半天,只為了符合一個粵語諧音。這跟車牌要「3388」,買樓銀碼要「1328」,結婚酒席的價錢最好是「1314」之類的小農意識,有甚麼分別?

環保題目中有教育意義的何其之多,勞師動眾把無知小兒都拉上陣去了,結果就灌輸這個「5876」?組織這個活動的,除了環保組織,還有一個「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連「教育專業人員」都以這種小農情趣為樂,那麼我們把孩子交到他們手上,你還能有甚麼指望?
還有穿上紅色衣服代表紅灣,戴上太陽眼鏡代表「天無眼」,這麼幼稚園式的象徵,卻放到一個環保的大題目上,想出這個「高見」的人,他知不知道其實對付的,是老奸巨猾的地產商?為甚麼香港的環保組織和教育工作者永遠要以低智的形式來推動他們的信念,是他們自己幼稚、層次低?還是他們以為香港人幼稚、層次低?大家都在批評的「香港社會幼稚化」,這些仁兄仁姐們是不是幕後功臣呢?
「5876」可以是「唔俾拆樓」,也可以是「吾俾拆樓」,那麼,究竟是在拆地產商的台?還是捧他們的場?真是一團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