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港府中央政策研究組主任顧汝德最近出版的《香港政經──公益與私利的衝突》(LeoGoodstadt,UneasyPartners-TheConflictBetweenPublicInterestandPrivateProfitinHongKong),道出的一個主題就是官商勾結,所從來久遠矣!殖民地時代,向來都是以總督為首的港府,與所謂「社會精英」,亦即是以前諷刺語指的「高等華人」互相利用,結為夥伴,利益輸送,犧牲公眾利益,對不起刻苦良善的老百姓。跟現在不同的要點是,以前官商勾結,終究官駕御商,現時官商勾結,已成商欺侮官,是以以前仍有點節制,現在則扯破顏面了。
顧汝德認為,殖民地時代長久官商勾結,基本原因是英官始終顧忌本地人,不願直接與本地人交易接觸,寧願指定一些「買辦」式華人,給他們特殊權力地位,讓他們代為處理土著事件。可是,英官最大目標是避免土著之間太大不滿,社會產生不穩定,一旦出現動盪就會引人注目,早已「高度自治」的港府「天高皇帝遠」,自然不願意英廷干預,到了某個地步,就要商人「獲利回吐」,對工人讓步,做點慈善公益,港府也要推行適度福利服務,於是三者之間便有多少平衡。
特區成立,董建華也不過是商人的一分子,何來能力駕御商人?《基本法》所保障的那種「資本主義」是全世界都沒有的全無顧忌的照顧商界利益資本主義,沒有制衡,於是更無力無能保護公益,老百姓更苦。
書中有一章特別講香港的上海人的特殊地位和因由,紡織品配額是上一個年代的最大利益,如今配額告終,早為地產發展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