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七年將至之時,大陸的老革命導演謝晉宣布開拍《鴉片戰爭》,為香港回歸夜贈興。
當時謝導演豪氣干雲地說,這一部電影,投資巨大,一定要按照「國際標準」來拍。記者們聽了很受震撼,大肆報道,讓全國人民都知道,有一部「國際標準」的國產電影即將誕生。
但是,拍電影的「國際標準」是甚麼呢?首先,要有編劇、導演、攝影、化妝、服裝、演員一干人等,然後要有攝影機,攝影機裏要有菲林,還有燈光和收音設備
──這一切,就是拍電影的「國際標準」,缺一不可,全世界每一部電影都是這麼拍出來的,說穿了,全世界每一部電影,都符合「國際標準」。
中國閉關太久,是以一句「國際標準」就很能唬弄人。一部電影只有藝術成就上的高低,而沒有甚麼國際標準,這只是個常識,但在中國,一提「國際標準」,便顯得「神仙放屁」
──非同凡響了。
今天,香港的高官為「西九龍文娛藝術區」定下了基調,說要將之建成「世界級」的「文娛藝術區」。「世界級」和「國際標準」是一對連體大頭鬼,專吹假大空的氣泡,但為中國人所喜。因為中國人最喜歡為人和事物評級定論,甚麼甚麼人,是特級專家,甚麼甚麼人,是國寶級廚師,諸如此類。又或者,甚麼事情一定要照「國際標準」去做,甚麼大樓,要建成「世界級」的,諸如此類。
香港的高官們,整天在吹香港是「國際大都會」,既然是國際大都會,那這裏發生的一切事情,都是符合國際標準了吧?都是「世界級」了吧?那麼再多建一國「文娛藝術區」,理應是「世界級」的吧?理應的事情你還要再三再三強調?要不是心虛怕鬼,你夜行就不用吹口哨壯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