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過去的星期天,阿扁總統重申「中華民國就是台灣」,不會貿然更改國號,但為釐清中國與台灣之間的區別,應以台灣名義參與國際社會,所有外館駐處爭取正名為「台灣代表處」,在國際上容易與中國混淆的相關單位逐一正名,率先由國公營事業着手,以兩年時間完成。
這是阿扁正式以總統名義召開記者會的公開宣布,這就不能單獨視為拋議題的競選語言了。也就是說,由總統領頭,一場呼應台聯的「台灣正名」運動、「去中國名稱化」運動已正式開始。
儘管阿扁總統是依據「中華民國憲法」選出來的「中華民國總統」,因此不能不說「中華民國就是台灣」,但他真正要做的事、要採取的步驟,是要造成「中華民國不是台灣」。講歷史、講法理、講現實、講民意,說中華民國是台灣或不是台灣,都各有幾十條道理。但關鍵是在中共以強大的國力與軍力強求統一的威脅下,台灣作為一個獨立的政治實體的存在,必須依賴美國的支持。
美國在阿扁提出正名的第二天,比中國的外交部與國台辦更早,就由國務院發言人在記者會上表示,台灣「改變政府控制企業或海外的經濟文化館處的專用名稱,就美國的觀點而言,顯示要改變台灣的現狀」,「美國不支持這些動作」。
這是美國連續第二個星期,就阿扁的有關「動作」作出反應了。一個星期前,阿扁提出公投制憲,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包潤石即表示,美國的立場有其一貫性,就是要維繫台海的穩定,「反對任何會改變現狀的片面行動;我們反對任何會改變台灣地位或走向獨立的公投。」他並逐條讀出阿扁在二○○○年就職時提出,並於二○○四年連任時重申的「四不」承諾(不會宣布獨立、不會更改國號、兩國論不會入憲、不會推動改變現狀的統獨公投),包潤石說,美國嚴肅看待這些承諾,也認為這些承諾應該受到尊重,至於阿扁總統各種說法是否違反承諾,須要他自己提出解釋。
美國「反對任何會改變台灣現狀的片面行動」,無論是中共以武力強求統一,或台灣進行走向獨立的行動,美國都反對。然而,由於在多次中美高層會談中,中共已表明只要台灣不採取改變現狀(獨立)的行動,那麼中共願以和平方式處理台灣問題。
實際上美國也完全了解,中共不急於統一,只是基於須以民族主義來維持國內統治正當性的壓力,不能容忍台獨。因此,美國的兩岸政策,重點已放在壓制台灣試圖「改變現狀的片面行動」方面了。
對美國的反應,阿扁昨天說,「美國的態度是在傳達中國反對的意見,我們不能因為中國反對就甚麼事都不能做。」
阿扁說「美國是在傳達中國反對的意見」,這可被視為對美國的獨立外交政策的侮辱。這會導致美國對台北當局的信任程度降低。無論對台灣作為獨立政治實體的存在,或是對台灣的國際處境,都大不利。不過,對泛綠的選情卻是有利,因為泛綠可以提出「美國聯合中共來打壓台灣」,「台灣又被欺負了」這類的悲情訴求,並由此而轉化為選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