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中海貧血症(簡稱「地貧」)是一種可遺傳的血液病,多數發生在地中海沿岸地區,但在非洲、中東、東南亞地區亦流行此病。
要認識地貧,首先要知道人體紅血球內的血紅蛋白(Haemoglobin,或簡稱Hb),是由兩對(即四條)蛋白鏈結合而成,包括A、B、D、G蛋白鏈。
地貧主要分A型(甲型)及B型(乙型),分別是A或B蛋白鏈的製造出現問題,使紅血球容易受到破壞,而造血系統無法補充紅血球的流失,導致出現嚴重貧血。
蛋白鏈的製造受遺傳基因控制。人類細胞內的每對染色體,一條來自父親,另一條來自母親;在其中一對染色體內,每條各有一對負責製造A蛋白鏈的A基因,若A基因缺失或因為突變而喪失功能,便無法製造足夠的A蛋白鏈。
人體若只有一個或兩個A基因缺失或出現異常,通常不會出現症狀,患者會成為甲型地貧的基因攜帶者,只有小部份人會有輕微貧血症狀。若有三個A基因缺失,A蛋白鏈的製造會嚴重不足;若有四個A基因缺失,在胎兒時期已經無法製造出A蛋白鏈。在子宮內的胎兒會出現嚴重溶血,肝臟及心臟都受到影響,胎兒會出現水腫,更有很大機會令致胎死腹中或夭折。而孕婦也會出現血壓高及出血現象,危及生命。
至於乙型地貧患者,則是由於體內製造B蛋白鏈的B基因突變所致。B基因出現突變的種類多樣,成因十分複雜,也可引致不同程度的地貧。重型的乙型地貧患者會在出生約六個月後才出現貧血症狀。
地中海貧血症簡介(上)
逢周二至五刊登
撰文: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藥物教育資源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