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當然潛伏不少隱憂,否則共識是看升的環境下,便不會仍有目前的水位供閣下入市。最大的危險,是美元崩潰引發信心問題,其次是中國加強調控,來年連環加息的機會相當之高。最壞的情況多數不會出現,不過以防萬一的心態一定要有。
不少人害怕股災,對待風險的心態,一是完全不參與,另一極端,是妄想在股災發生前一天,在高位完全清貨,然後在低位重新大舉入市。昨日已提過時代不同,一定要懂得投資,而捕捉市場節奏,是所有投資技巧之中最困難的一環,清袋而回的失敗者,大部份都是嘗試高沽低買的一群。捕捉高低位難度高,其實出發點用心也不良,高位悉數沽貨,低位全數買回,是希望從市場對手中獲利,搵對方着數。
股票和其他投資工具最大的不同,是可以締造雙贏的局面,並非零和市場、只有你死我活。就算股災循環不斷發生,持有好股票,長期仍可有巨額回報,90年買滙控(005),面對97及00年的震盪,仍可輕鬆自如。
要預算股市出現大型調整,甚至股災的機會,不過控制風險的方法,不是嘗試捕捉市場的高低位,而是從組合管理來着手。筆者自己最熟股票,而且認為以至利率(earningsyield)來看,股票是屬於比較吸引的投資工具,因此股票的比重甚高,但股市效率高,投資者又太敏感,所以撥出一兩成資產在外滙以至黃金,今年入市買樓,亦是刻意擴闊組合內容的行動。
不時傳出一些機構或者個人投資者一鋪清袋的報道,在期貨或者期權市場中賭得太大,以他們的背景,並沒有必要如此豪賭。一個比較分散的組合,回報不會太高,但投資另一個重點,是撇除攀比的心態,做好防守,自自然然會有回報,這些一鋪清袋的投機者,多數是自命不凡貪得無厭,並且不負責任。
對筆者而言,股票是最好的投資渠道,卻不會是一切,最少要買一些黃金以防大混亂,也預留一些外滙儲備作周轉之用。管理風險,不是從個別戰役的得失來看,應是以全盤局勢整場戰爭評估。以筆者的例子,股票是負責主攻,外滙黃金是用以防守,假若股災發生,便減低現金及黃金的比重,再增加股票的比例,因為屆時股票的防守性是會上升。
黃國英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