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殊家鄉紀實片奪特納獎

布殊家鄉紀實片奪特納獎

英國現代藝術最高榮譽的「特納獎」(TurnerPrize),每年都引來「這就是藝術?」的爭議。今年少了驚世駭俗,卻多了政治色彩,大獎得主是德勒(JeremyDeller)《記憶桶》多媒體作品──反映美國總統喬治布殊家鄉德州克勞福德風貌的紀實片。
德勒在《記憶桶》主要拍攝他去年克勞福德之旅,他和當地人相遇的見聞,其中包括一名一九九三年鎮壓大衞教派的生還者,還有喬治布殊最喜歡的漢堡包餐廳片段,最後以一幕數以百萬蝙蝠出洞蔽天的影像結束。

「關於布殊卻不是反布殊」
相對於一張雜亂的床、塗上象糞的油畫這些過去得獎作品,《記憶桶》不算「出位」,但也令人難明。德勒周一領獎時說,他的作品是「關於布殊卻不是反布殊」。主辦單位倫敦泰德現代藝術館在場刊解釋,德勒透過創作去「揭露跟主流看法有異的隱蔽歷史」。但藝評人埃瑟林頓.史密斯批評:「這是政治聲明多於反映藝術界現況。」入圍決選四強的作品,包括用電腦立體虛擬拉登在阿富汗的舊居。
德勒在中學時代,對繪畫雕刻技巧一竅不通,老師甚至不准他報考美術科會考。他周一多謝該老師:多得他,他才可能因而在現代藝術取得成就。他獲頒約三十八萬港元獎金。
美聯社/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