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花公子》創辦人赫夫納這樣吹噓過:「文明社會的三大發明,是火、輪子和《花花公子》。在《花花公子》之前,沒人有過性事,是我們發明了它。」《花花公子》是美國性革命的象徵,在上海搶灘設俱樂部,彷彿是考驗中國性革命是否能「和國際接軌」。
《花花公子》推銷的生活哲學,就是性愛無罪,享樂無罪,以高品味生活的包裝攫獲年輕單身男性歡心。《花花公子》的突破,在於令媒體可堂堂正正談性愛和刊登裸照,跟避孕丸的出現雙管齊下,在六、七十年代打開西方社會性愛自由的大門。開辦俱樂部,就是要將享樂主義貫徹成一種生活方式。
中國網民說,花花公子俱樂部要上海搶灘,擋也擋不住。說到底,隨着開放改革,中國已悄悄掀起一場性革命。早在五年前,中國人民大學性社會學研究所的全國調查,就發現年輕一代對婚前性行為無禁忌,性伴侶人數和性經驗都比上一代人多。
美國《今日美國報》記者在上海訪問了二十五歲女藥劑師JinJiao,她直言:「我知道一些比我年紀還小的年輕人,對婚前性行為更開放。」一夜情和虛擬性愛等現象,近年也在內地出現,當然還有衞慧大寫性史的《上海寶貝》。目前《花花公子》雜誌雖仍被禁止在內地出版,花花公子品牌服飾卻早在十年前已登陸中國。
法新社/英國廣播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