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為避免內地人士過度佔用本港公立醫院服務及減少「走數」撇帳,衞生福利及食物局計劃明年增加對有關人士的醫療收費及住院按金,並參照私家醫院的套餐收費,如產子套餐由二至六萬元不等,收費水平甚至高於私家醫院。但醫療界批評當局太「手軟」,應採用限制離境措施堵截欠款人士。 記者:梁洵瑜
根據政府向立法會提交的文件顯示,愈來愈多非本港居民來港求診,今年四至九月,每月入住公立醫院平均有一千三百多人,較去年同期上升兩成半,而使用急症室人數更升逾四成,當中九成半為內地旅客。
此外,內地孕婦來港產子數目亦急升,半年內有近六千多人,較去年同期上升三成,更有趨勢顯示,愈來愈多丈夫並非香港居民的內地女子來港產子,已佔內地孕婦總數的兩成七。在○二至○三年度,所有不符資格人士「走數」的金額高達二千一百萬元,上年度更暴增至近六千萬元,增幅近兩倍。
政府消息人士透露,當局期望在明年採取多項行政措施紓緩情況(見表),避免不合資格人士佔用公立醫院令服務更形緊張,「我哋唔想見到有朝一日,本地產婦要排隊或者要用臨時產床」,措施包括將現時每天三千元的收費,調高至私院水平。
當局更考慮以醫療套餐收費模式,連同按金、住院費及醫療費等一併計算,例如會參考私院的套餐收費,產子服務由二至六萬不等,病人入院前要先付按金,當局也考慮提高現時三萬三千元的按金。
但基於人道立場,若屬急症病人,醫院必定會先行診治。至於採用入境措施堵截孕婦來港,當局認為當中或許涉及歧視問題,望先實行上述措施後再檢討。
醫學界立法會議員郭家麒批評有關措施未能打擊「有心走數」的人,當局應採取更嚴厲措施,如限制欠款人離港。社區組織協會幹事施麗珊則認為,調高收費後應向真正有需要人士,尤其是港人的內地妻子實施酌情資助。
公共醫療醫生協會會長黃德祥認為,若內地人來港產子是為了下一代的居留身份,「幾萬蚊買個居留,可能佢哋覺得好值得。」私家醫院聯會副會長劉國霖回應,計劃到公立醫院的人不會尋求私院服務,有關政策不會令客源流向私家醫院,反而令非緊急內地病人在最危急時才入院,而私院實行「先收錢」政策,未發生走數問題,但私院會考慮跟隨政府提高按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