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不是台灣

中華民國不是台灣

曹長青

備受矚目的台灣立法院選舉這星期六舉行,選前的最後衝刺繃緊了無數台灣人的心弦。我是第一次在台灣實地觀看立法委員的選舉,雖然它和三月份的總統大選有許多相同之處,但也有許多不同的特色。十多天來,我走訪了台灣的許多城市,穿過了無數飄揚着如同聯合國門前的國旗般五顏六色的競選旗幟的街道,也拜訪了不少氣氛昂揚的競選總部。這種和台灣社會的直接接觸,無法不使人產生一種和台灣的脈搏一起跳動的興奮。

台灣正處於一個歷史性的、和平的重大變革中,泛藍、泛綠兩大陣營的爭鬥正處於最高潮階段。那麼這兩大陣營的不同到底在哪裏?以我的觀察和理解,我認為他們之間有幾個根本性的不同:首先,泛藍領導人和候選人只知道自己要甚麼(個人權力),而不知道大多數台灣人民要甚麼;其次,他們仍然生活在過去半個多世紀的虛幻中,無法接受、也不肯接受台灣的真實和今天的現實。
泛綠領導人和候選人當然同樣要權力,但他們的訴求和多數民意吻合;同時,他們直面台灣的真實,接受多數台灣人民在自由意志下的選擇。台灣的民意是甚麼?那就是他們要揚棄外來政權,要做台灣這片土地的主人;如果沒有任何外力的壓迫,他們的選擇是,台灣就是台灣,中華民國不是台灣。

李登輝擔任總統期間,提出了中華民國在台灣;陳水扁執政後,隨着台灣民主化的腳步和台灣民眾本土意識的上升,今天即使泛藍陣營都打出了「中華民國是台灣」的口號。李登輝時代,台灣民眾的主體意識和本土意識的覺醒,是以一、二、三、四的數學基數在發展;到了陳水扁時代,這種本土意識的發展則以二、四、八、十六這種幾何基數的速度在發展。所以今天以李登輝和陳水扁為代表的綠營,已經走到了公開提出「中華民國不是台灣」的地步。
他們之所以認為中華民國不是台灣,基於四個主要理由:首先,中華民國建國時的三十五個省中,不包括當時是日本殖民地的台灣。其次,國際社會不承認「中華民國」這個國號,即使是百般打壓台灣改國號的中共政府,也不承認中華民國這個國號。第三,台灣島的多數民眾不接受這個國號。第四,今天國際社會都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如果像有些泛藍的人所強調的「中華民國就是中國」,那「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華民國」就通過「中國」這個橋梁連在了一起,那台灣不僅在國際社會無法打開空間,而且給中共的統戰留下了藉口和餘地。

現在泛綠要砍斷「中國」這個聯結「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華民國」橋梁,並不是要砍斷中國和台灣的關係,而是要在政治上不被中國統戰。泛綠的「公投、制憲、正名」運動,其本質和目的,是和二十世紀以來整個世界的民主潮流、歷史趨勢和普世價值相吻合的,那就是人民要求自我選擇的權利。
這絕不僅僅是台灣人民的要求,同樣也是中國人民的要求,只不過台灣人民先走一步。一旦中國人有機會,他們要做的同樣是公投、改變共產黨制訂的憲法,改掉那個高舉「人民」的旗幟,實質最反人民的國號,換掉那個滴着八千萬中國人鮮血的國旗。只有兩邊都改了憲法、國號和國旗,兩邊都成為正常的民主國家,兩岸的人民才可能有真正的和平與友好的未來。
……………………………………………………
作者居於紐約,文章逢星期三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