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錦濤已大權在握,是時候公開他「有胡錦濤特色」的對台工作新思維。事實上,從近期連串國際事件看,胡錦濤的對台政策新思路似已逐漸成形,而維持台海的緊張局勢對北京有百利而無一害,是否會成為對台政策主軸,值得關注。
過去兩年,台海局勢不斷升溫,筆者當初還以為,這是江澤民刻意挑起的,目的是保住中央軍委主席。但江澤民下台一段時間,台海局勢並沒因而緩和,北京依然把台海局勢維持在「劍拔弩張」狀態,甚至把陳水扁一些選舉用的「台獨言論」,故意曲解成追求台獨,從而令兩岸關係升溫。顯然,維持台海緊張也符合胡錦濤的需要。
第一,北京已說服美國,陳水扁是挑起台海緊張的罪魁禍首、麻煩製造者,布殊政府對台灣也表現得愈來愈不耐煩。十月底,國務卿鮑威爾公開表示「台灣不是獨立的國家,不享有作為一個國家的主權」。上月,胡錦濤在中美峯會上表示,台灣聲言一旦遇襲將攻擊大陸城市作報復,布殊當時很不屑的說:蚊子攻擊大象。前幾天,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包潤石在感恩節假後首次的記者會,表情嚴肅的一字一句重述陳水扁就職時的「四不一沒有」承諾,就是要提醒陳水扁,美國非常在意他近期的刺激性言論。
顯然,北京向美國下的「迷藥」發揮作用,令美國官員相信:台海的緊張局勢,是陳水扁不斷挑釁北京底線造成的。過去,美國多把台海緊張局勢歸咎於大陸,甚至不惜派出航空母艦來顯示護台的決心,與近期不斷鞭撻台北當局的做法有天壤之別。
第二,利用台海緊張局勢,壓縮台灣經貿空間。這也發揮了作用,國際評級機構標準普爾考慮到島內財赤嚴重、朝野政爭不斷,更重要的是台海局勢緊張,因而將台灣主權評級的展望,由去年的「穩定」改為「負面」。如果主權評級真的降了,不但台灣向國際社會舉債的成本大增,外資投資台灣的步伐也將放緩,對台灣的衝擊不言而喻。因此,台海局勢愈緊張,日後對台灣的經濟打擊愈大(其後果現在還沒顯現出來)。
第三,中國與東盟簽訂協議,準備在七年後建立全球第三大自由貿易區,也將進一步將台灣邊緣化,屆時台灣在區內的經貿角色被完全取代,只能更依賴大陸和美國。前年起大陸已成為台灣最大的貿易夥伴,吸納台灣四分一出口量,一旦時機成熟,北京只要切斷與台灣的經貿關係,對台灣經濟將造成毀滅性打擊。
綜觀以上,北京會主動讓兩岸降溫嗎?至少,在獲得美國「理解」後,只要陳水扁在不恰當時機說不當話的風格不變,北京這張「台海緊張局勢牌」仍會打下去。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