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測試全球四十一個地區學生能力的「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PISA)」昨日公布第二期結果,香港學生的數學能力蟬聯全球第一位,科學能力排名第三,新增的解難能力亦排名第二,但閱讀能力由三年前的第六位下跌至第十位,低班男生的閱讀能力明顯較差。有教育界人士擔心,學生的閱讀能力下降,會影響日後應付新高中通識教育科的能力。 記者:張嘉雯
教育統籌局局長李國章回應時表示,學生閱讀能力仍在全球十位內,問題未算嚴重,若下次排名再下跌才需要擔心;他希望學校能與家長合作,鼓勵學生閱讀。
PISA由經濟合作及發展組織策劃,每三年進行一次,是次共四十一個地區、約二十五萬名學生參與,目的是了解十五歲學童的基礎能力和影響他們學習的困難。
負責本港調查的中文大學教育研究所「HK-PISA」在去年五月至七月期間,以隨機抽樣方式邀請一百四十五間中學、近四千五百名中三和中四學生進行測試。結果發現,港生在閱讀能力的得分只得五百一十分,雖然女生得分五百二十五,但由於男生只得四百九十四分,令平均得分大幅拖低,較去年公布結果、在○○年進行的調查大跌十五分。
中大教育行政及政策學系何瑞珠認為,社區投放在閱讀的資源不足,是學生閱讀能力下降的原因,「好似圖書館淨係借得六本書,加拿大可以借二十五本,美國直情唔設上限,芬蘭就任借,重無還書日期。」
何瑞珠又指,男生發展較遲、集中力較低,學校可在閱讀材料上花心思,選取能吸引低班男生的文章,而父母應多鼓勵男孩子看書,「唔係打波、紮紮跳咁先正常。」正念中四的趙芷恩自小四開始閱讀,最喜歡看幾米、畢華流和亦舒的作品,她認為學校的早晨閱讀時間對培養閱讀習慣很有幫助,能提升校園的閱讀氣氛;她同意男生較外向,其弟梓進則愛運動、少閱讀。
余振強紀念第二中學校長葉錦元認為,過去的考試模式如多項選擇題,強調重點及功能式閱讀,學生只顧追求標準答案,不在意文章的真意,學生閱讀能力低,將直接影響日後應付新高中通識教育科的能力,「好似環保咁,會涉及到生物、地理、化學同經濟,學生要從多角度思考問題,唔係一味死背答案。」
PISA的評估又發現,本港學校的成績差異大,學生對學校的歸屬感稍低於其他地區,雖然家庭背景對學生成績沒顯著影響,但新移民的表現較一般學童差。研究指家長多與子女溝通、回家吃晚飯及閒話家常,均對學生成績有顯著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