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金融研究的朋友,最頭痛的問題,就是資料搜集的問題。作為股票分析員,要判斷公司的好壞,最低限度便要有上市公司的年報,才能作出良好的分析。透過基本分析的方法,去分析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包括損益表、資產負債表及現金流量表,從而判別公司的盈利能力。
過往證券公司要搜集公司年報,方法有二。第一種方式是去信上市公司的股份過戶處,要求在書信往來名冊上加上公司的名字,那麼上市公司在寄發股票年報之時,便會收到有關年報。其次是讓自己成為上市公司股東,把股票過戶,讓自己的名字加在股東名冊之上,那麼便能定時收取公司資訊。
有些朋友喜歡收取公司資訊,於是用最便宜的方法,在市場購入一股公司的碎股,而購入碎股去收集公司年報,在以前是頗為普遍的。
在互聯網流行之後,上市公司年報的資料已經普及起來,基本資料一般都能在網上取得,而且多是免費。如果想要更詳細資料,在港交所上市之後,這些公司的年報電子版本便有出售,為交易所賺取多些收入。只要每年花三數千元便能買到,不用再花人力物力去購買碎股成為公司股東。
如果不想花錢,過往在中環大會堂圖書館一定找到這些資料,而其他金融資料也可以在那裏找到。於是大會堂圖書館成為研究人員的樂園。況且那裏可以看到無敵海景,環境又清幽。不過這個研究勝景第1位相信已被國金二期金管局資訊中心的圖書館取代了。
在國金二期那裏有落地玻璃無敵海景,由金鐘至西九龍發展區也可看到,景觀尤勝大會堂。而且那裏有十數部新型電腦可供上網,但卻沒有人使用。加上有不少金融資料及雜誌供讀者翻閱,所以十分方便。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