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道】國際原油價格昨天一度反彈近2%,原因是在沙地阿拉伯吉達的美國領事館遇襲、尼日利亞3個產油設施遭武裝村民侵佔,以及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多個成員國贊同削減油產。隨着美元貶值,利比亞建議調高油組一籃子原油參考價下限,並以一籃子貨幣訂定油價。
紐約原油1月期貨最多升76美仙(1.79%),高見每桶43.30美元;接近午市報43.08美元,升54美仙。倫敦布蘭特原油1月期貨一度升79美仙(2.01%),攀上每桶40.15美元;尾段報39.93美元,升57美仙。
沙地是全球最大產油國,大部份石油集中在東部抽取,而吉達位於該國西面。至於尼日利亞是非洲最大產油國,今次暴亂令當地每日油產減少10萬桶,佔總產量的4%。
油組一籃子油價上周五降至每桶34.53美元,是7月以來首次跌破35美元水平,但仍遠超22至28美元的波幅範圍。
面對紐約期油價格在個半月內從歷史高峯回落24%,利比亞石油部長沙特萬表示,油組須把每日產油配額減少100萬桶,否則便應該遵守每日生產2700萬桶的配額上限。他說,倘油組坐視不理,一籃子油價有下試30美元之虞。
沙特萬說,在美滙近期急挫的情況下,油組應該把一籃子油價的下限調高,由22美元改為35美元。他並提出,油組應該改用一籃子貨幣(包括歐元和日圓)定價,取代純以美元計價的做法。
伊朗石油部長贊加內說,油組本周五在開羅商討明年首季的產油政策時,將考慮所有穩定油價的措施,包括調低產油配額。不過,阿爾及利亞石油部長哈利勒認為,除非油價再跌多10美元,否則油組毋須採取任何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