併發症減少 更節省成本<br>新法治肝癌延長患者性命

併發症減少 更節省成本
新法治肝癌延長患者性命

【本報訊】香港大學醫學院採用多種手術和治療方法來醫治肝癌患者,令近年病人接受手術後的存活時間較以往延長一倍,而當中的「術前門靜脈栓塞」手術,就是於手術前把病人過大的肝腫瘤「餓瘦」,使其萎縮,以及全力「滋養」未受感染的肝臟健康部份,令其體積增大,從而讓病人能接受切除肝腫瘤手術,獲得進一步治療。 記者:梁洵瑜

香港大學醫學院外科學系副教授廖子良表示,該院在過去十五年來進行逾七百宗切除肝癌手術,現時每年約有一百宗有關手術,近年手術技術改良了不少,大大減少病人在手術後出現併發症或提高存活率,現時病人術後存活時間的中位數逾五年,達六十一個月,較九五年前的三十一個月,延長近倍。
他解釋,該院採用多種治療方法進行,包括在手術前把過大肝腫瘤「餓瘦」的「術前門靜脈栓塞術」,此手術由日本引入,適用於右半肝腫瘤過大的病人,由於腫瘤過大,導致左半肝體積因而變細,若肝臟健康部份體積小於肝臟總體積的四成,切除腫瘤後餘下的肝臟也無法運作下去。

可應用於治膽管癌
醫護人員把藥物注射到肝臟內有肝腫瘤部份,令其「斷水斷糧」而萎縮,維持四至六周後,腫瘤會縮細;同時又全力滋養另一半健康的肝臟,令其長至足以接受手術的體積要求。廖子良說,至今已進行了約二十宗有關手術,更已應用在膽管癌病人身上。
他又稱,近年接受切除肝癌手術的病人,九成毋須輸血,研究發現若病人毋須輸血,可以延長存活時間,沒有輸血的病人存活期中位數為六十九個月,較接受輸血的病人只有二十九個月,延長了四十個月。

成立癌症研究中心
廖子良解釋,減少手術時出血的方法包括採用高頻超聲刀切除腫瘤,以及利用盡快避免接觸肝的主要血管切除方法。除出血少外,病人一般在手術後都以喉管引流體內的血水或液體等,但他們棄用「喉仔」腹腔引流,反而減少病人傷口出現併發症,病人並可早點出院,一年更省回二百萬元,以每宗肝癌手術為五萬元成本計算,省回的費用可多做四十宗手術。
此外,本港每年有一萬多人死於癌症,港大醫學院成立癌症研究中心。該中心代主任曹世華說,中心將會設立一個中央貯存的人體組織庫,收集癌症病人的資料及人體組織,有助研究。其實現時各醫學專科都貯存病人的組織,但不是系統化貯存,該中心成立後將是亞洲規模最大的人體組織庫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