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中國:日本停止對華貸款的影響 - 張華

解讀中國:日本停止對華貸款的影響 - 張華

從首相小泉純一郎以降的日本官員,近日都表示要逐步停止對中國的開發援助(ODA,或稱日圓貸款)。雖然還沒時間表,但日本取消對華經援只是時間問題,對中國經濟和中日關係有甚麼影響呢?

變相二戰賠款建機場
ODA包含無償援助、技術援助和低息日圓貸款三部份。從七九年起,日本先後向中國提供逾三萬七千億日圓ODA(約三百六十億美元),其中九成二是還款期八十年的低息日圓貸款。雖然兩國都否認ODA是戰爭賠償,但事際上兩者息息相關。
七十年代初,中共為減輕蘇聯的軍事壓力,亟欲與日本建立正常外交關係,從而打破歐美的外交封鎖,與西方建立反蘇戰線。因此,與日本商討建交時,北京主動表示放棄戰爭賠償。當時,日本也希望盡早擺脫二戰陰影,主動提出以低息貸款來補償侵華戰爭對中國造成的損失,同時藉此堵住中國日後可能提出天文數字戰爭索償要求的可能。在此情況下,雙方一拍即合。
由於背後都有不可告人政治目的,因而雙方在國內都沒大力宣傳ODA,以致日本人以為這是無償援助中國,中國人更不知道北京首都機場、上海浦東機場,甚至全國二成六電氣化鐵路,都是日本援建的,中國政府也沒把日圓貸款直接資助日軍侵華時的受害人。

貸款減北京不再矮化
正如中國副外長武大偉所說,日本對華貸款確對中國經濟作過不少貢獻,特別是八十年代中國對外滙極之渴求,中國接收的外國援助中,逾六成是日圓貸款;從九四至九八年,中國四分一的公路、鐵路、通訊等基建項目由日本援建。但隨着中國經濟規模急速膨脹,日圓貸款逐年萎縮,去年更首度跌至少於一千億日圓,日本經援對中國的實際作用已大不如前。因此,即使日本現在全面停止對華貸款,對中國經濟也不會有實質影響,對中日政治關係卻有不少衝擊。
只要有日圓援助,中日關係就很難正常,北京對日就會不自覺的自我矮化。從二○○○年開始,日圓貸款不斷削減,三年內減了一半,ODA現在佔中國外資的比例已微不足道。不知是巧合還是甚麼原因,北京從那時開始也逐步對日本「硬起來」,現在更放開國內的對日索賠、保釣等對日「不友好」活動。日圓援助停止後,日本對北京的政治影響將進一步減弱,兩國將在對等下競爭東亞的龍頭地位。過去中國亟需日圓貸款時,兩國爭端多以北京退讓作結,但日後北京或有恃無恐,主動向日讓步可能性大減,那時候兩國爭端就不會那麼容易解決了。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