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室碟子培育 自組神經網絡<br>人造腦懂駕戰機

實驗室碟子培育 自組神經網絡
人造腦懂駕戰機

這聽起來有點像科幻小說的情節,但卻是事實。美國科學家最近利用老鼠的神經細胞,成功在實驗碟上培育出一個活腦袋,而且利用這個人工製造的腦袋,控制一架在模擬飛行器中的F22戰鬥機。雖然這個人工活腦袋,還未夠真正的人腦複雜,但科學家認為,這次人造腦袋的研究,將促進了解神經失調疾病,以及製作「生物」電腦。

這個人工製造的活腦袋,由美國佛羅里達大學生物醫學工程教授德馬斯培育。他形容這個腦袋為「碟子腦袋」,因為他培育腦袋時,是先從老鼠的腦袋取出二萬五千個神經細胞,再放在實驗用碟子中培育。他又把那些老鼠神經細胞,接駁上六十支、每支闊一點五毫米的電極,一方面刺激神經神胞活動,一方面用來了解細胞與細胞之間是如何對話、溝通的。

電極刺激25000老鼠神經細胞
神經細胞在實驗碟中時,最初像一盤散沙一樣漂浮在培養液中,但很快就開始互相連結在一起,逐漸地形成了一個神經系統網路,即時類似大腦的東西,科學家形容這是個「碟子腦袋」,是一個「活着的腦袋」。
為了進一步測試這個人工活腦袋,科學家又把接駁着它的電極,跟模擬飛行器連接,看看它有何反應,結果發現這個人工活腦袋,竟然能像人類天生的大腦一樣,懂得學習。
試驗初時,這個人工活腦袋不知道怎樣控制飛機,科學家只看到神經細胞之間不斷重新連接,可是慢慢地神經細胞竟然開始懂得從電腦接收飛行資料,就像神經細胞控制接收和解讀人體各部位發出的訊息一樣,最後那人工活腦袋更學懂了駕駛虛擬飛行器中的F22戰鬥機。

指揮飛行路線 僅15分鐘記憶
德馬斯說:「神經細胞會分析來自電腦的資料,例如飛機是否水平飛行或是向其中一方傾斜,之後神經細胞會傳出訊息,指令飛機更改飛行路線,然後新資料再傳回神經細胞,形成一個回授系統。」
生物醫學工程專家波特指出,德馬斯的研究很重要,對工程學和神經生物學都有重大貢獻。他說:「很多人對動物和人類學習時腦袋的反應很有興趣...,這項研究令我們更了解腦袋運作和處理資料的方法。」
雖然德馬斯培育出來的人工活腦袋只有十五分鐘記憶,十五分鐘後就無記性,記不起如何駕駛飛機,需要接受再培訓,但這個人工活腦袋有助證明人工智能不是沒有可能的事,也有助科學家了解如癲癇症等神經失調疾病形成的原因,以及最終製作出由神經細胞和矽製成的生物電腦。
美國有線新聞網絡/國家地理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