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經濟掛帥,一個國家或地區是否成功,GDP──國內生產總值或本地生產總值──是一大評定準則。不過,當近年掀起快樂研究,由○二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卡恩曼領導的小組,提倡用「國民快樂總值」(GrossNationalHappiness,GNH)代替GDP,作為評定一個國家或地區是否成功、國人生活水準是否達標的指標。
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心理學的卡恩曼說:「對於一個社會或特定人口生活有多好,量度財富或健康都不會說出整個故事。」他和另外兩間大學的研究員認為,量度一個國家或地區的人的快樂程度,比起GDP更能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是否成功。
研究員想出以「重構日子法」來量度GNH,方法就是要人寫日誌,記下前一天做了甚麼,然後為每項活動的享受程度作出一至六分的評分,從而計算當日的「快樂分數」,GNH就是把每個人的分數加起來。
研究隊對美國九百多名就職婦女進行初步測試,發現她們最愛和最享受的活動是性愛、跟朋友社交,以及與同事午餐,其次是獨自看電視、跟伴侶拍拖購物和烹食,最不享受乘車上班、做家務和跟老闆有太多接觸,連照顧孩子也不享受。初步研究還發現,財富、飯碗是否穩當和婚姻狀況,對快樂程度影響相對輕,睡眠質素反影響大。
美國國家老年研究所副所長蘇斯曼認為,GNH是個「革命性概念」,「建立類似GDP的國民幸福帳目,會令我們更好地了解政策和社會轉變如何影響生活質素。」
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