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私營的兒童教育市場並未受出生率下降影響,家長對小朋友的悉心栽培與寄望,令不少創業者選擇開設兒童學習中心。林啟文就認為教畫這門生意大有可為,要訣是有自己的畫作、耐性和在適當時間做些宣傳。另外,他將業務多元化,以解決小朋友平日上課時間的空檔。
林啟文(Danny)本來任職文員,自小愛畫畫,98年透過介紹,在周末上門教小朋友畫畫,又到私人畫室學畫及經常參觀畫展,「主要是補充一下理論、繪畫技巧和看別人怎樣教。」他從畫室中認識了不同的畫家,「留意別人的畫法,不明白便問。」從而進修個人畫畫技巧,為開畫室鋪路。
「其實早就想開班授課,因為知道公司將會裁員,想等公司遣散,到02年4月才在九龍城租下一個唐樓單位開設『火星工作室』。」他直言一邊派傳單,一邊等學生的日子並不好過。「又無聊、又彷徨,根本無心情畫畫,等了數日終於有學生報名,收錢時真的很開心。」
透過口碑相傳,首月約有10名學生,所收學費剛好應付租金;此後學生人數漸漸穩定,約維持在二、三十人間。小朋友平日上課,功課繁重,故只能在周末參加課餘活動,如學畫畫等。「試過平日收學生補習,但辦了兩三個月便停了,因為實在無興趣;另請合適的導師,亦不容易。」
開業首年反應不算理想,學畫的小朋友始終未能突破30人。他檢討原因,認為是選址不當。「最初誤以為畫室應開在學校多、住宅多的地方,豈知學校多沒有用,學生放學便回家,加上九龍城是舊區,老人家較多,區內的學生並不多。」他的結論是地點最重要交通方便,能藉着口碑吸引學生。
於是林啟文另起爐灶,這一次選址在交通交滙點──旺角。「遷到旺角後,小朋友來學畫只多了少許,反而多了成年人學生,部份在附近寫字樓和商舖上班,放工後就來學畫。」
他又盡量簡化畫室的課程收費,每堂個半小時,不分年齡,劃一4堂收540元,每班4至8人,從而精簡營運兼減省開支,加上顏料及畫紙由學生自備,成本因而大減,最大開支為租金。
他指出「由於大家並非畫同一幅畫,而是按學生程度和興趣各自練習,所以同一時間不能教太多學生,尤其是小朋友,人多時要找助教幫手。」
學畫不同補習,遇上考試季節,家長都會暫停上課,畫室收入因而受到影響,「有些家長遇到小朋友考試,甚或因事缺課,便要求將課程順延,一個月4堂變3堂,對我來說十分無保障;後來我限定不可順延,但可在其他時間補課,情況才有改善。」
除了正常課堂,林啟文會在暑假籌辦活動,例如帶小朋友到香港文化博物館參觀畫作,又會每年安排學生的畫作參加畫展。他指出,畫展能帶給小朋友和家長很大滿足感,一方面也可替畫室做宣傳。
林啟文並沒有有關藝術或繪畫的認可資格或文憑,只靠自學和跟本地名畫家學畫,他就曾跟新界北總區總部警長鍾建新學習水彩畫。「也有家長問我有甚麼文憑,我會給對方看我的畫,通常家長看過我的畫,都會放心讓子女來學。」
記者:葉敏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