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後」批評家一鳴驚人 - 陸俠(媒體工作者)

「八○後」批評家一鳴驚人 - 陸俠(媒體工作者)

文壇是非多。但如果少了口水仗,沒了熱鬧,死氣沈沈的還成文壇嗎?
今年二月二日的美國《時代》周刊亞洲版的封面,刊登了北京二十歲的女作家春樹的大幅照片,這一期的封面特寫報道了中國八十年代出生的少年作家群,並用音譯漢語「另類」(linglei)來形容這一代新人的追求和觀念。
最近有一本《十少年作家批判書》的評論集剛出爐,標榜「為了文學的明天和後天,『少年作家』需要清洗」,矛頭直指韓寒、郭敬明、李傻傻、張悅然、春樹等十位「八○後」作家,文章題目觸目驚心,如批評郭敬明的那篇叫「文學小太監」,稱郭的寫作血性不足,內容骨質疏鬆,缺乏健壯的骨架,表現出過分的陰柔;批評春樹的那篇叫「少女春樹的性、謊言和沒腦袋」,說春樹把自己的幾張內褲照片放在自己的文本裏,然後配上豔俗的封面,拿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中華大地上換銀子,之後還打入國際市場,在商業的奴役下,樂此不疲地練著文學的攤。
有「八○後」作家,也就有「八○後」批評家;「八○後」作家是另類的,「八○後」批評家更為另類。這兩篇評論文章的作者月千川,是武漢某大學的二年級學生。這位「八○後」批評家聲稱,我國平庸、乾癟、浮誇的文學評論充斥已久,而「激烈的文學批判是啟動文學生力的興奮劑」。他認為,所謂「八○後」的作家,只是媒體的追捧和商業的刺激催生出來的「文學泡沫」,他們「借文學的名義發青春的橫財,霸佔着青春文壇的話語權,而激烈的文學批評就是為了擊碎某些頑強的泡沫」。
「八○後」批評家剛一露面,就一鳴驚人,往日以「酷評」著稱的老一輩評論家朱大可這次擺出長者的姿態,教訓他們批評不可人身攻擊:「評論家可以有自己獨到的看法,也可以用一些暴力、偏激的詞語,但只能針對作品,而不是對作者本人的侮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