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食物環境衞生署在市面抽查三十九個橙的樣本後,發現逾三成樣本的橙皮含有禁用的添加染色料橘子紅2,橙肉則無被染色,染色橙主要來自內地江西。有學者稱,這種有機染色料可能有機會致癌,毒性不算高,但市民不應用口咬橙皮。
由於早前有內地傳媒報道,內地發現有懷疑來自江西的染色橙出售,橙皮顏色特別鮮豔,本港也有市民投訴買到懷疑染色橙,食環署上月底在本地市場抽查共三十九個橙樣本,測試是否含有添加染色料。
該署昨晚證實,初步化驗結果顯示,其中十三個樣本的橙皮含一種合成食物色素橘子紅2(CitrusRedNo.2),果肉則未有發現添加染色料。根據《食物內染色料規例》,該食物染色料並不准許使用,違法者最高可被判入獄半年及罰款五萬元。
署方追查後發現大部份染色橙來自江西,已聯絡內地質檢局,對方同意加強檢查出口本港食品,該署會繼續追查染色橙的進口商及供應商,並已着令零售商停售染色橙。發言人昨晚未能提供染色橙的主要零售點,但強調橙皮所含色素,對人體健康風險甚低。美國食物及藥物管理局容許這種染色料,用於不會再加工做果醬的橙皮上,而國際癌症組織評估後證實,暫未有證據顯示可致癌。
該署呼籲市民不要購買顏色異常濃豔的橙,進食橙前應將橙洗淨及避免用口咬果皮。中文大學生物及化學系教授曹宏威表示,該種染色料屬有機色素,化學本質上屬於臭丸類物質的衍生物,不宜用作食用染色料,也可能致癌,但毒性不高,市民不應用口咬橙皮,也不要用橙皮做果醬或煮食。
本報昨日也接獲市民投訴,指在九龍塘買到染色橙。有進口內地食品的九龍商會會董李廣林建議市民買橙時應看清楚橙「椗」是否青綠色,因為如染色橙的「椗」也可能被染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