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國際關注香港政改理所當然 - 盧峯

蘋論:國際關注香港政改理所當然 - 盧峯

中國外交部駐港公署發言人昨天發表聲明,嚴厲批評美國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海德有關中國政改及香港政改的發言,認為他的言論是對中國進行惡意攻擊,並以冷戰思維污衊中國外交政策。其實,中國外交部對海德先生的發言有強烈反應可說是意料中事,因為海德先生前天的發言不但尖銳、不但率直,更刺中了中國政府的痛處,中國政府怎能不對有關發言作出強烈的反應呢?
然而我們認為,海德先生有關中國政改及香港民主化的發言反映的,其實是國際社會的普遍想法、反映的是大部份政治學者的看法、反映的是中國的實際政治處境,中國政府只是不願意面對現實才對海德先生的發言大動肝火。
譬如在談到中國政改問題時,海德先生認為,經過多年的經濟發展、經過多年的開放,中國的共產主義意識形態已經名存實亡,中國的專權政治體制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已到了不能不加強人民參與的地步,若果中國能朝政制民主化及開放的方向發展,那將對全球及地區穩定起積極作用。像這樣的言論、像這樣的分析其實在八九民運甚或更早以前已不斷有內地及外國學者提出,而隨着中國經濟持續發展,認為中國需要推動政改的呼聲更是愈來愈高。現在海德先生提出類似的論點,中國政府有甚麼需要作出激烈的反應呢?

至於把香港的民主發展譬如為中國政改的試驗場、把香港視為探測中國未來發展的「預警器」也不是沒有根據的說法。要知道香港是中國主權下最自由開放的城市、是中國主權下最有條件實行全面民主選舉的地區,若果中國願意讓香港逐步走向全面普選、若果中國不再阻撓香港的民主進程,那至少可以說明中國政府容許民主政治在中國的土地上生根滋長、那至少可以說明中國政府願意朝政治民主開放的道路走。但若果中國政府繼續凍結香港的民主發展,加強對香港的控制,甚至削弱香港享有的高度自治及自由,那便意味中國政府將堅持專權統治、將無限期擱置中國本身的政治改革。從這樣的角度看,香港不正正是中國政改發展、中國未來發展的預警器嗎?
此外,海德先生又說,國際社會包括美國國會將密切注視香港的未來發展、將密切注視香港能否維持高度自治。我們認為,這樣的關注絕不是干預中國的內政、絕不是干擾香港的內部事務,而是理所當然的事,因為香港不僅是中國的特區,也是國際投資者、國際企業雲集的大都會。
甚麼時候國際社會對香港漠不關心,又或是只把香港視為中國另一個城市,那才是對一國兩制政策最大的否定。因此,中國政府不但不應批評海德先生,反而該歡迎他及國際社會繼續關注香港的情況、反而該歡迎他及國際社會繼續關注香港的政制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