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三方案供諮詢 為明年推行鋪路<br>政府圖減酒稅建紅酒港

提三方案供諮詢 為明年推行鋪路
政府圖減酒稅建紅酒港

【本報訊】為將香港塑造成受歡迎的紅酒中心和分銷樞紐,財經事務及庫務局昨發出諮詢文件,建議檢討現時徵收含酒精飲品的稅項,為明年三月財政司司長唐英年在預算案中減酒稅鋪路。三個方案包括為葡萄酒和烈酒稅設上限、降低現行稅率,以及採取從量稅取代目前的從價稅。政府傾向保留現有按價徵稅的制度,熟悉酒稅運作的酒評人則認為,按量抽稅才能令香港獲得最大收益。 記者:莫劍弦、蔡元貴

含酒精飲品目前是按酒精濃度,徵收相等於出廠價四成至十成價錢的從價稅。政府提出檢討稅制,首個方案是為從價稅設上限,一旦如此,貴價葡萄酒和烈酒的徵稅額會下降,消費者將較現時樂於飲用貴價酒,也可以拉近海外貴價酒與本地售價的差距。若葡萄酒和烈酒的徵稅上限定於三百元及五百元,假設酒類飲品銷量因此增加,政府只會分別少收一千五百萬元和七百萬元酒稅。

傾向從價稅設上限
政府提出的第二個檢討方案是將酒稅調低至百分之六十,但此舉會令政府少收兩億一千多萬元稅收。第三個方案是以從量稅取代從價稅,即按酒品的入口量徵稅,譬如劃一將每瓶酒的稅率訂為十五或二十元,此舉可簡化稅制並鼓勵人們飲貴價酒,但由於屬累退性質稅制,要維持現時稅收,當局須大幅增加平價酒的稅率。
財政司司長發言人昨強調,當局在各方案中沒有既定立場。不過政府消息人士指出,三個方案中明顯以第一個方案在財政及執行上較可行,預計會得到業界支持。
政府的想法與實際情況有出入,《酒經月刊》總編輯劉致新表明支持取消從價稅制、改徵從量稅。他指出,執行從價稅牽涉政府與酒商極大的人力物力,庫房得不償失。從量稅不單解決了這問題,也有助推動港人飲酒「少而精」的習慣,「呢個係全世界嘅趨勢,靚嘅葡萄酒有益健康,但係𠵱家因為高稅率而平民分享唔到,成為有錢人嘅專利。」

提升與鄰區競爭力
劉致新說,減低酒稅可推動香港成為亞洲紅酒交易中心,更重要是有助提升與鄰近地區的競爭力,「內地最近減咗酒稅,好多酒商循不同渠道喺大陸入口紅酒,對香港經濟同政府稅收來講都造成好大損失。」
連鎖式紅酒零售店屈臣氏酒窖項目經理JamesHepple指出,酒稅下降對酒莊行業及整體經濟都有利,「稅率下降可以提升銷量,市場擴大了,就業機會將會增加。」

吸引消費者多飲酒
經營中高級會所及餐廳的邦域飲食集團對政府有意減酒稅表示歡迎,該集團執行董事陳錦輝說,調低酒稅後,餐廳的酒品零售價肯定跟隨下降,客人不僅願意多開一、兩枝紅酒,也有助帶動更多消費者光顧餐廳。他指出,來自法國的高質紅酒由於稅高售價貴,在港不受歡迎,反而智利、南非的平價紅酒今年大行其道。他也發現,旅客普遍都覺得香港紅酒賣得很貴,尤其是法國和澳洲的旅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