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線遊:<br>沙頭角五咀一村天池許願

短線遊:
沙頭角五咀一村天池許願

沙頭角有所謂的五咀一村,鹿頸出發,先後會經過亞公咀、企山咀、三角咀、長排頭與長石咀五個近海山岬或孤島,天池許願過後還可一探陰森的鎖羅盤村,7小時全程綑邊,考驗身手和體力,要多刺激有多刺激,準備好未?自問夠腳骨力就出發喇。
記者:尹珊珊
攝影:黃子偉
模特兒:阿謙(StarAsia)

亞公咀遺世綠色小島

鹿頸起步,沿綿長岩岸綑邊,越過鳳坑、大環等地,直往亞公咀進發,開足馬力全速前行也需近2小時腳程。阿謙心急嚷道:「嘩,咁耐都未到第一站,重要行幾耐?」「快到快到!睇住沙頭角海景色先啦!」耳聽澎湃浪聲,手腳並用爬上行落,終見不遠處有一丘隆起,亞公咀的外形狀似一遺世獨立的綠色小島,15分鐘島上轉一圈,咀角盡頭發現一迷你海蝕洞。

■綑邊需手腳攀爬巨石,小心跣腳。

企山咀「豬麻籠」洞回聲響

亞公咀之東為企山咀,論地形,企山咀崖壁高直,長滿綠油油叢林,氣勢更宏偉。地圖顯示兩咀不過一亞公灣之隔,但綑邊前行卻是另一回事,阿謙綑邊經驗欠奉,爬巨石踏碎石灘,不久已大呼腳痛,花30分鐘終找到隱蔽海蝕洞。此天然洞穴正名「豬麻籠」,名字來由不詳,高約14呎,可容納10人同時進洞,洞內吶喊,更有隆隆作響的回聲,甚有氣勢。

■企山咀岩石嶙峋,綑行一周極耗時間體力。

■「豬麻籠」入口異常狹窄,進內方發現別有洞天。

三角咀三短咀湊出鴨掌地形

直往三角咀進發,初段復遇危崖峭壁,經榕樹凹,我們過村而不入,踏向海石堤前行,平坦易走,在堤道上更遇到不少釣魚郎。過榕樹凹灣即見三角咀,阿謙好奇問:「點解叫三角咀咁過癮?」沒錯,綑邊走或許無法欣賞三角咀奇貌,但從地圖上可見三角咀由三個短咀組成,乍看似一隻鴨掌,岸上看不清,我們惟有用雙腳感受,過三角咀果真要繞上三個圈。

■一二三,由近至遠隱約可見三個短咀的奇趣地形。

■石堤筆直平坦,是全程最輕鬆易走的一段。

長排頭天池潮退隱現

綑邊往長排頭需繞兩咀之間的大深涌,我們歷盡千辛繞道,忽見一條斷成兩截的堤壩,照理可連接兩咀岩岸,阿謙即時大呼:「搞錯呀,條堤無斷就唔使行咁多冤枉路啦!」無知!其實此斷堤乃漁商所築,用以截海養殖塘魚,並非日久失修崩塌。
長排頭外形似一個曲形小嶼,由一碎石路與陸上相連,遇潮漲,碎石路會被淹沒,成為一個孤島;潮退時,非但可以步出盡頭,更會見到一個水池般大的淺潭,四周有紅樹散綴,同行行山前輩解釋:「呢個係天池,要等水退先可以見到,好過癮㗎!」難得見此奇景,有理無理當天池是願望池,即時許番個大願。

■潮退才出現的天池,令人嘖嘖稱奇。

長石咀孤島狀如蝌蚪

許完願,沿沼澤濕地前行,滿腳泥濘,懶醒攝影師更在長滿蠔殼的岩石上不慎跣腳,左手先落地,手掌慘被擦傷掛彩,故綑邊宜用爬行取代步行,速度亦需放緩。經過近1小時光景,眼前景物由不遠處的深圳海邊,轉換成細鴨洲、雙排等小島嶼,也意味我們已到達最尾的長石咀,這個外形宛如蝌蚪的島嶼,沿岸長有一堆又一堆的紅樹林。

■長石咀乃一蝌蚪形島嶼,比鄰近的細鴨洲還要大。

■破舊小艇襯藍天白雲,成遊人取景點。

鎖羅盤村民一夜消失

傳說,鎖羅盤村民在一夕間消失無蹤,孰真孰假不得而知,但有關此村的鬼魅傳說卻不脛而走,例如有人試過路經此地指南針無故失靈,又有人說聽過陣陣怪聲。我們入村探秘,發現村落人去樓空,的確陰森荒涼,青磚樓房已剩頹垣敗瓦,房內陳設破爛不堪,不過從門楣的精緻雕刻與雙層青磚築牆,也可猜測昔日的繁華豐盛。我們匆匆轉一圈,未有久留,也幸運地沒有遇上甚麼怪事,原路折返行鹿頸,完成是次綑邊之旅。

■昔日華村已成廢墟,不勝欷歔。

■樓房崩毀,屋頂早被樹木穿破。

■長有紅色球形果實的金剛藤,為這條陰涼廢村注入一股生氣。

醫肚站

沙頭角五咀人迹罕至,別指望有士多可作補給,謹記帶備足夠糧水,數補給站,勉強只有鹿頸的兩三間路邊簡陋小食亭,我們就在其中的宋伯山水豆腐店,歎了碗清甜豆腐花($6)才繼續上路。

交通

去程:粉嶺火車站乘專線小巴56K($7)於鹿頸下車。

回程:於鹿頸乘專線小巴56K折返粉嶺火車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