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說是「人死萬事休」,但在今天,人死萬事不休,因為有傳媒。
從前人死事不休,最多是因為人口閒雜,是非流傳,但單靠人口傳傳,也傳不了多久,交通通訊不便,也傳不了多遠。
但今天不同了,因為有傳媒。傳媒一見死人了,生怕人家事休自己沒事幹,便想方設法不讓事休,而讓事起。訪問這個,訪問那個,挖這挖那。這也有個次序,先是一片善頌善禱,死者的形象便光輝起來,好像已不是凡人了。有關係沒關係的人,突然都感觸起來,記者前來採訪,往往都表現得情深一片,於是死者好像是天下人緣第一好的了。
若是到此打住,那也算了,咱們中國人,即使平時再沒口德,但「死者為大」,人一死,優點便會無限放大,是以碰到男人,死前必是要求上進,在家孝順的好兒子。若是女人死了,從四十八樓跳下來的,必定「面目娟好」,必定「待人有禮」,好像「面目娟好」、「待人有禮」,是自殺的先決條件一樣。這不叫死了個普通人,已是如此言語遣詞厚道,要是死了一個名人,那就更是妙筆生花,給你寫出一個聖人來。
只是,事情還沒有了結,因為有傳媒。好話說盡之後,必然還有些相反的東西要抖出來。死者在生之時,是富是窮?是真情還是假義?是君子還是小人?是大情人還是王八蛋?反反覆覆去找人打探。終於是會有所獲的。這世界上終歸是找得到一些又恨死者又「恨」見報的人,比如「恩斷義絕」的前度女友之類,撩撥幾下之後,便自動來料,「都在我刪除之列,像倒垃圾」,言詞越是刻毒,越得傳媒歡心,只是,到頭來究竟是便宜了傳媒,還是「倒垃圾」的垃圾婆,也實在搞不清楚。
總之,先將死人捧上天去入聖,再將死人拉下來踐踏。本來人死萬事休,但因為活人不肯休,死人便也不可休,最好你在天之靈還能通過個問米婆來爭辯,來大罵一輪粗口,那才「值回票價」,才還爾本色。真是情何以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