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有道理:投資分階段選股看前景

投資有道理:投資分階段選股看前景

市面上的投資產品五花八門,投資者如何作出精明決定,實在是一門深奧的學問。為了鼓勵大眾更審慎、更有計劃地運用財富,香港電台文教組及香港投資基金公會聯合製作投資者教育節目《投資有道理》,每星期邀請財經專家及學者就不同專題進行討論,希望有助大眾進一步掌握正確投資知識。
(主:Sally,夏妙然;張:張仁良─香港城市大學商學院經濟及金融系金融學講座教授)
主:張教授,我們平時經常在不同媒體聽到你分析經濟、樓市和股市等,可否分享一下,你是如何將這些投資理論套用到你的個人投資方面?
張:我認為最重要是弄清楚自己可以承受多少風險才投資。首先,風險與年齡有關──年青時,有很多賺錢機會,進取一點的投資策略也可接受;但愈接近退休年齡,承擔風險的能力就會愈低,所以只適宜作一些穩健及低風險的投資。現時我也有投資於股票、債券及物業等,但投資組合的風險程度並不高,例如股票方面是以大藍籌及指數基金為主。

派息政策反映誠信
年輕時,我也試過投資風險甚高的工具,如認股證。對於這些高風險投資,我建議投資者不要動用太多資金,而且還須緊貼市場,最重要是明白自己投資的是甚麼東西。我以往經常聽到朋友說,這隻股票有機會被收購,可能會大升,其實這些傳言每天也可以在市場內聽到,如果每次都「跟風」買入,後果可能會差強人意。
主:可否談談你的選股心得?
張:我喜歡採用基本分析。我會認真閱讀分析報告,研究公司的業務性質、盈利及前景,然後與同類公司作比較。我認為公司的派息政策可以反映出管理層的誠信,所以透明度高及穩健的派息政策亦十分重要。有些公司的年報寫得天花亂墜,但卻沒有披露多少實用的資料,例如連董事有沒有開會也不知道。所以若公司年報的資料披露做得準確及清晰,亦可反映出管理層願意對投資者負責。

有些人喜歡參考PE值,但高PE是否一定代表值得投資呢?我想應這樣理解,不同行業有不同的PE水平,所以不同行業公司的PE不可直接比較。而就算是同一行業,亦應作較長時間的比較(例如數年)。一些有發展前景的公司,雖然現時盈利不高,但仍受很多投資者追捧,原因就是投資它們的將來。有些公司PE很低,因為公司沒發展前景,於是把大部份盈利透過股息派發給股東。所以PE的高低,就是投資者釐定公司前景的指標。PE高低要視乎行業、公司背景、公司已往的PE水平才可以作比較。此外,我也喜歡參考息率,因為衡量資金每年可以獲得多少回報,也是十分重要的。最後,我認為每次買股票都要有心理準備,就是要做一個長線的投資。
註:本文內容撮錄自由港台文教組及香港投資基金公會聯合製作的《投資有道理》節目的第1集,播放時間為11月13日(港台第1台)及11月15日(港台第5台)。本節目逢星期六晚上8時30分在港台第一台(FM92.6-94.4)及星期一晚上9時30分在港台第五台(AM783)播出。港台網站(www.rthk.org.hk )會同步直播,並提供重溫。公眾如欲索取更多有關投資基金的資料,歡迎瀏覽香港投資基金公會網頁(www.hkifa.org.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