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霑先生西去,不單城中,國內外,只要有華人有華文的地方都可以聽到……滄海一聲笑,滔滔兩岸潮……讀到各色人等對他懷念的文字,不論名作家、名人或路人,字數何止萬千!
從吉隆坡經港飛北京,那時下午,想是「大報」第二版,赫然見到霑叔作封面,《黃霑去世》,不可能吧,誤傳了吧?
北京隨後的數天,坐上小車或計程車、扭開電視你都隨便可以聽到國內人較熟悉,「長氣袋」葉麗儀高聲引吭無綫一代經典《上海灘》的主題曲。你以為張國榮、羅文、梅艷芳才是天皇巨星;霑叔紅,但未歸去前大家大概都沒有感覺他是天皇巨星,然而突然失去才拾回一份他留給香港、香港人及華人歡娛之後的感激。
跟陳百強、張國榮、羅文、梅艷芳及霑叔都認識,除了跟更早逝的Danny走得比較密,另外幾位巨星都是點頭談天改天約吃飯之交。他們是朋友,更是大眾的朋友。
有人說黃霑先生去了,一個時代告終。沒錯。但比較切實點的說法,應該是一個「圈子」時代逐漸告終。
那是一個經典八卦周刊《明周》與明星製造工場「無綫電視」為中心的年代,各色人等都上綱上線緊密連繫。圈子是生存及冒起的至基本磐石,大家向着同一個方向走,稍有異眾之心,平衡得失,能夠穩過最好,不然出局出圈。
認識霑叔是透過攝影師王化人介紹,也一併與林燕妮變成朋友。開始替報章撰稿,先為陳耀紅作編輯的《信報》,緊隨是坡叔主編的《明周》,碰到霑叔;笑罵「威仔,你寫啲乜?啲文法係英文嚟㗎……」面紅得我。一些年後霑叔邀請上無綫《江山如此多Fun》,贏了,拿了獎品,他舊事重提「總算寫得明白了,有閒找我飲茶,你老友文麗賢便常與我談心……」,但我沒有,大哥劉培基是霑叔摯友,很明白那一代人的心事;雖然霑叔心胸寬闊納友萬千,然而在下仍然較喜歡做一隻圈子以外的頑鳥,朝自己方向,不跟隨任何模式翱翔便好。
霑叔去了,看着RoadShow,他唱……「滄海一聲笑……」竟然流下眼淚;想着兩年多內,基哥為羅記、哥哥、阿梅作完壽衣,大概又要為霑叔效最後一次力,不禁為他難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