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專欄:烏克蘭局勢

李怡專欄:烏克蘭局勢

烏克蘭的選舉紛爭仍看不到平息的前景。現任總理亞努科維奇角逐總統,以些微差距領先反對派領袖尤先科,十萬反對派群眾聚集基輔大街,對選舉結果不信任,他們圍堵政府大樓和就選舉作裁決的最高法院大樓。亞努科維奇提出兩項建議,一是只要他當選總統獲確認,他將任命尤先科為總理,二是重新投票,但他本人與尤先科都應當退選。但這兩項建議都被尤先科拒絕。
另一方面,烏克蘭東部一些省分,一致表決通過就自治舉行公投,但西部省分反對公投自決。美國國務卿鮑威爾表示,白宮不支持亞努科維奇的解決紛爭方案,而任何決議都應當維繫烏克蘭的領土完整。換言之,美國不支持烏克蘭東部省分的自決方案。
烏克蘭選舉紛爭,主要緣於東西部之爭,而背後則是俄國與西方國家之爭。
自從蘇聯解體之後,原來的蘇聯各加盟共和國,組成了獨聯體,自由資本主義也在這些國家興起。土地面積超過法國的烏克蘭,在經濟發展中一枝獨秀,締造了西方經濟評論家口中的「歐洲中國」的神話。二○○三年,烏克蘭經濟成長率高達9.4%,但隨着經濟過熱帶來的卻是通貨膨脹,貧富兩極分化,社會上下階層嚴重衝突,其中尤以東西省分的失衡更觸發了這次總統大選的分裂。

烏克蘭的東方省分,長期接受俄羅斯廉價電力及低廉關稅的補助,成為富裕的省分。而西方各省卻長期被中央政府忽視,相對來說經濟發展緩慢,較為貧窮。西方各省人民眼見曾同為蘇聯成員國的波羅的海三小國及波蘭順利加入歐盟後,一連串的政治改革,為東歐的政治與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因此,較富裕的東部省分一面倒地支持現任總理亞努科維奇,較貧窮的西部省分則支持親歐美的反對黨領袖尤先科。
從俄國的安全利益來看,烏克蘭傳統上是俄國地緣政治的重心地帶。在中、東歐國家被納入北約與歐盟後,俄國與歐洲的緩衝地帶只有烏克蘭和白俄羅斯等國。一旦烏克蘭改變了目前的中間偏俄的政治取向,歐洲向東擴張的政治版圖勢必嚴重擠壓俄國在歐洲地區的地位,從而影響俄國未來的興起。去年底,另一屬於獨聯體的喬治亞共和國,在總統選舉中也發生舞弊事件,導致親俄總統被迫交出政權。而這次尤先科的反對派組織又得到白俄羅斯反對派群眾的集結聲援,白俄反對派進一步抗議親俄的白俄總統盧卡申科的統治。俄羅斯完全有理由擔心由喬治亞到烏克蘭、到白俄羅斯的骨牌效應,會導致獨聯體分崩離析。
對於歐洲國家來說,對歐洲東部的擔心主要有二,一是由烏克蘭繞道波蘭前往西歐的偷渡數字成倍增長,主要原因除經濟差距之外,還有車臣問題引起的難民潮;另一是擔心烏克蘭、白俄等國一旦發生內亂,衝突雙方若一方向俄國求援,而另一方向西方求救時,歐盟要如何因應。目前歐盟缺乏一支可獨立操作的武裝部隊,如果沒有北約組織,歐盟將可能重蹈二○○○年科索沃的危機,坐視局勢惡化而缺乏軍事介入的行動。因此,歐盟與美國雖有矛盾,但中、東歐國家仍願意追隨美國的歐洲安全架構,鞏固北約在歐洲的地位。
對美國來說,能夠爭取到烏克蘭,對阻止俄國勢力的再度興起極為重要。因此,美國反對烏克蘭分裂,而樂意見到反對派勢力取得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