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曾經在這裏寫過幾十篇有關會計的文章,足夠出書賺取選舉經費。今次捲土重來,趁着下年一連串翻天覆地會計準則的改變,何妨藉機比較一下新舊準則對上市公司盈利表現的影響。當然,又要在此聲明,這是個人意見專欄,與公司無關。假若將來引用年報例子時有甚麼得罪,文責自負,與公司無尤。
會計師今年奇迹地特別多人留意,除了是因為選舉之外,主要是部份上市公司的股價升降或自身問題,或多或少都與會計師有關。例如華晨(1114)原有核數師辭職,股價即跌;騰達(691)主席利用虛假文件誤導核數師,最後收監判刑;還有大部份國企都違反上市規則,原因就是未有聘請香港合資格的會計師。
最引起投資者關注的,莫過於下年起,一些大眾皆不知其所以然的新會計準則會出台。近年投資者開始意識到,公司賺蝕除了涉及經營是否得法之外,原來帳面上因應不同會計準則而作出的調整,牽連更大。近期傳媒經常報道,下年採用的新準則,會令公司盈利非常波動。如此恐怖,難怪投資者擔心!
一般市民沒有興趣詳細了解細節。新準則的基本改變其實非常簡單,就是要將整份財務報表「跟貼市價」(mark-to-market)。
說是市價,傳統會計師可能不太喜歡,因為嚴格來說,應該是「公平價值」,又或者更蹺口的「公允價值」。市價只不過是其中之一,但投資者又何須執着?
要跟貼市價,首選當然是大家最熟悉的物業。以往投資的物業經過重新估值後,差額大多撥入儲備,對每年盈利沒有實質影響。新準則要求年年埋單計數,計入每年盈利,所以地產商普遍反對,認為會令盈利波動。
事實會否這樣?現時樓市已自谷底反彈,未來似乎難以再大跌,就算是盈利波動,都只有向上波動,又何樂而不為?再且,樓市價格是移動最緩慢的市場,賭業股可以1天升幾倍,又何曾見過樓市有這爆炸力?
物業價格跟貼市價,不單止地產公司受影響,連最近紅透全港的領匯(2382)一樣被波及。領匯是超級包租公,手上全是收租的投資物業,下年開始,同樣要緊貼市價入帳。那300億的零售商舖物業及停車場,來年很大機會升值。換言之,下年領匯的成績表,已經有一定盈利打底。
但投資者切勿高興得太早。這帳面盈利,對號稱力求百分百派息的領匯,毫無幫助,因為沒有現金過手,只是紙上富貴。一般上市公司沒有百分百分派息政策,毋須特別向股東說明如何處理這些紙上盈利,但領匯要「錢不留手」,盡數獻予股東,加上股東以平民百姓居多,必須要重點說明。所以那本招股書內的分派政策寫明,這類紙上盈利必須調整,再計算可分派的真正盈利。
除了投資物業估值收益外,領匯其他要調整的項目尚有金融工具緊貼市價後的差額,這又是另一項備受市場爭議的新準則。所以,未來領匯帳面上賺錢是一回事,最後以分派多少,又是另一回事。
新準則對純粹收租的領匯已經有如此影響,其他更受爭議的例如樓花預售、認股權證、商譽減值等等新方法,足以令上市公司的帳面改頭換面。這點留待以後再詳細討論。
對投資者或傳媒而言,有這麼多新招後着,自然要求教於自己的會計師。所以說,會計師今年最紅!
龔耀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