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歸中國之後,不僅政治上要走向北京化,要制訂二十三條惡法限制人民自由,而且在經濟上亦有迹象要走西方左派高稅收的災難之路,最近香港財政司司長唐英年的講話就是一例。
曹長青
唐英年上星期在香港總商會會議上說,香港如果對商品和服務業收取5%的稅,就可增加二百五十到三百億港元的收入,而不是像現在這樣,香港稅收的85%僅由三十萬領薪僱員承擔。
《亞洲華爾街日報》對此專門發表了社論〈唐的稅收〉,批評這位香港財政長官的實際目的,就是要給香港人增稅。因為他明確表示,「有些人希望我能承諾削減利潤稅,廢除房地產稅,降低酒稅等,我擔心我將不得不讓你們失望。」
為甚麼美國最大的商業報紙批評唐英年的講話?因為從自由經濟的角度,這種靠增加稅收的做法等於是殺雞取蛋,從根基上損害香港的經濟和人民的生活品質。雖然通過對所有商品和服務業設置5%的稅收,可以立即獲得二百多億港元的財政收入,但結果將會是影響香港的整體財政收入,因為增稅的結果,等於香港所有商品的價格都上漲了5%,將會使人民消費能力降低,購買力下降,只會損害香港商品和服務業的全球競爭力。
今天,人類的經濟歷史已經證明,只有減稅,才能刺激經濟增長;只有讓人民手裏有錢,才能增加消費(在美國,大眾消費佔國民生產總值的三分之二)。只有讓服務業等企業有更多資金,才能擴大再生產和增加就業,降低失業率。例如美國所以近年有長達連續一百多個月的經濟擴張期,主要在於八十年代列根總統執政時,實行了美國有史以來最大幅度減稅的經濟政策,把個人最高所得稅,削去四十個百分點。而最近美國經濟強勁復甦,也在於被稱為「列根傳人」的布殊總統實行大幅減稅政策,為經濟發展提供了根基性的資源。
人類迄今的歷史同時也證明,高稅收政策就是經濟災難的同義詞。歐洲國家近年走高稅收的福利社會主義道路,結果普遍經濟滯緩,法國和德國的失業率一直在9%以上(美國是5.5%),法德去年的經濟增長率,不到美國的三分之一。整個歐洲經濟,最好的是愛爾蘭,這個國家的稅率恰恰是整個歐洲最低的,只有12.5%,而且不是按收入多少制訂不同的等級,是單一稅率(flatrate)。我在上篇專欄中介紹過俄國的經濟過去五年持續增長,也與普京政府實行以低稅收為核心的市場經濟政策有直接關係,目前俄國個人所得稅是除愛爾蘭外整個歐洲最低的,只有13%,也是單一稅率。
上星期「世界銀行」發布統計報告指出,過去十一個月,是人類有史以來經濟發展最快的時期,預計今年全球經濟增長率平均可達4%。不僅美、日的經濟強勢復甦,而且第三世界國家的經濟今年可強勁增長到平均6.1%。即使不算中國、印度、俄國這三個經濟大國,其他第三世界國家的經濟平均增長率今年也會在5%左右。由於經濟增長,全球貧困率大幅下降。二○○一年,全球有二億七千萬極端貧困者,按目前全球經濟增長速度,到二○一五年,即十年之後,這個數字會降至只有一千二百萬。「世界銀行」的報告說,全球經濟迅速發展的秘密就是「全球化」,實行市場經濟,降低關稅,自由競爭。
香港之所以多年來在經濟領域一直全球領先,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它充份的市場經濟和非常低的稅收。因而香港的最後一任總督彭定康在離任之後說,他原來是個左派,但在香港的經歷,使他變成一個自由市場經濟的信奉者。
現在如果香港真的如唐英年所說,要一下子對商品和服務業收取5%的稅,那只能是為香港今後的經濟發展自設一個極容易掉進去的陷阱。
……………………………………………………
作者居於紐約,文章逢星期三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