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總理溫家寶近日出席第八次中國與東盟領導人會議,其間與東盟簽訂全面經濟合作貿易協議。協議的簽訂代表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構想進一步得到落實。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實力不斷增強。伴隨着經濟的飛躍發展,國際上開始對中國的崛興產生疑慮,「中國威脅論」在這背景下應運而生。出於地緣關係,東盟成員國對中國日漸壯大所帶來的挑戰尤其感到憂心。
為解除東盟成員國的擔憂,亦出於在周邊地區營造和平和穩定的政經環境對發展經濟的重要性,中國不得不更主動地開展與東盟間的對話和夥伴關係。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設想就是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催生。
1997年,中國與東盟領導人發表《中國─東盟首腦會議聯合宣言》,確定了雙方睦鄰互信夥伴關係的方向和指導原則。2001年,雙方在2010年組建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一事上取得共識,並在一年後簽訂《中國─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進程至此正式啟動。估計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組建完成後,將形成一個擁有17億人口、國民總值達2萬億美元的龐大區域市場。
值得注意的是,長久以來日本在亞洲內扮演着領導者角色,而中國的興起則無可避免地將為區內帶來權力和利益格局的重整。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逐漸落實是這方面的最佳體現。在這情況下日本自然會對事態發展感到不安,並為中日關係製造緊張。
因此,如何在亞洲區內進一步拓展外交和經貿關係的同時,與日本加強溝通和聯繫,並在雙方互惠互利的基礎上尋找合作空間,將是中國新一代領導人在外交政策上必須面對的重大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