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棚裏的起動 - 吳靄儀

牛棚裏的起動 - 吳靄儀

「牛棚」在土瓜灣,前身是屠房,現在改為作文化藝術活動用地。上星期六,西九民間評審聯席會議就在那裏召開。狹長的平房裏擺滿了摺椅,坐滿了人,電視台的攝影機、講者的電腦及屏幕、擠得水洩不通。我抬頭看到高高的「人」字天頂橫樑,吊着一個個小小的裝置藝術:白色的長方盒子頂着幾根雪白羽毛做成的翅膀,射燈亮光投處,羽毛輕快地扇動,像一羣羣傳書的飛鴿,在我們的頭上盤旋。討論中不時自外傳來奇異的哄動,原來是一群藝術家在空地上表演,並非向講者喝倒采。

與會者來自社會各界,可謂菁英滿堂,個個都是為關注西九龍這40公頃土地及文化發展前景而來,每個發言的人都言之有物,有建築學家,有商界人士,還有一位剛自外地返港的空氣動力學專家,他的專業是飛機設計,他說他在報上看到三個財團的設計的圖片,其中兩個的天篷像兩隻龐大的翼,他問有沒有人計算過有關的空氣動力,及對覆蓋在翼下的樓房的影響。我想像這隻巨翼「乘風歸去」的情景,目眩神馳;實在要有人深入一點質疑這些設計是否實際了。
很明顯,大家都對政府在這個創世項目中的表現毫無信心,對地產商辦文化極有疑問,人人都認為不能置身事外,一定要親身管一管,評一評。曾蔭權堅持項目得到市民普遍支持,恐怕是自欺欺人,一廂情願。官方越固執強橫,民間必定越聚越大。我想越織越密的民意也像鵬鳥的巨翼,而官意像風;牛棚裏的起動可以凌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