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魔奪走親人 飽受同學歧視<br>兩孤雛立志從醫打救愛滋患者

病魔奪走親人 飽受同學歧視
兩孤雛立志從醫打救愛滋患者

【本報訊】今天是「世界愛滋病日」,全球現時估計有一千五百萬名雙親感染愛滋病去世的孤兒,單在中國便有約六萬人。來自雲南的品品和來自山西的丹丹是其中兩人,她們不但要承受喪失雙親的痛楚,更要忍受同學們的冷嘲熱諷,可是她們沒有氣餒,甚至立志要當醫生,將來希望拯救愛滋病人。 記者:黃秋豪、雷子樂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昨日舉行「世界愛滋病日」記者會,特別邀請丹丹和品品等五位愛滋病孤兒來港,分享她們的經歷。丹丹的雙親和外祖父母在黑血站賣血時感染愛滋病,父母和外祖母相繼去世,剩下她和外祖父相依為命。丹丹憶述母親患病時的情況仍然猶有餘悸:「看着她生病、無奈的樣子,我非常的害怕。」從此愛滋病成了丹丹的夢魘。

難掩悲痛灑熱淚
愛滋病令丹丹不能像正常小孩般學習、生活。雙親去世令她輟學半年,使她今年需以十三歲的「高齡」就讀小學五年級。小妮子對此十分介懷:「你們也許會認為我貪玩,不好好學習,這些都不是。是因為我失去了雙親,所以生活困難,才無法像正常的小孩般學習。」可是,這一切都沒有磨滅丹丹希望成為一名醫生,拯救愛滋病人的夢想,反而使她更努力讀書,今年更考得全級第一名的佳績。
十四歲的品品和丹丹一樣,被愛滋病奪去雙親。她從不知道父母如何感染,只知道她年幼時父親到緬甸採玉時染病,回家養病再將病毒傳給母親。品品憶述失去雙親的經歷時,一面說十分痛恨愛滋病,難掩悲痛之情流下淚來。
現時品品和祖父母同住,就讀初中三年級,但校園生活未能為她帶來歡樂,更增加了她的痛苦,因為同學們知道品品的雙親感染愛滋病去世,都以此為笑柄,每天不停嘲笑她,又排斥她,令她十分難受。

每14秒增一孤兒
品品回憶說,當時「每天放學後我就跑到學校附近的一條小河痛哭起來,好像要把所有悲傷哭出來,讓小河帶給遠方的父母。」
剛到印度探訪愛滋病患者的香港世界宣明會總幹事趙煥明表示,全球現有一千五百萬名愛滋病孤兒,平均每十四秒增加一人:「愛滋病家庭通常都係爸爸先死,幾年後到媽媽病發,細路仔要照顧病危嘅母親,親眼睇住佢身體慢慢變差,直到死亡,之後又要同媽媽辦喪禮,十四、五歲就要獨立……」趙煥明亦表示,落後地區的婦女多因丈夫在外嫖妓而染上這世紀絕症,但又遭受親友歧視,被迫遷離原住的社區,「唔少婦女知道有呢個病後都想自殺」。曾到本港大學作宣傳的他又指,不少大學生都對愛滋病存有誤解,如擔心照顧愛滋病人就會被感染等。

山西孤兒丹丹:看着她(母親)生病、無奈的樣子,我非常的害怕。

五名父母因愛滋病離世的孤兒,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香港委員會副主席陳方安生(左三)合照。 成啟聰攝

愛滋病近年在內地迅速蔓延,圖為河南一個「愛滋村」中的患者,躺在簡陋病床上接受簡單治療。 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