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內地傳媒突然傳出中國已減持外滙儲備中的美元資產,不但令美元應聲急挫,同時亦對港股帶來震盪。後來人行有關官員澄清有關報道,始令美元滙價出現顯著反彈。今次事件雖被解釋為是內地傳媒對人行官員演說出現理解上的偏差,但從現實角度而言,市場對美元後市的走勢,除了關注美國政府及七國央行會否出手干預外,中國對美元資產的投資意向,同樣備受關注。
在未來日子,中國會否真的減持美元資產,將會是市場非常關注的問題。
首先,人行官員表示中國5000多億美元外滙儲備中,持有的美國國庫債券(下稱美債)已降至1800億美元。不過,這個數字並非反映中國真的減持了美債。根據美國財政部數據顯示,中國今年4月份才持有價值1610億美元的美債,9月份已增至1744億美元,與現在持有1800億美元美債相比,中國明顯並沒有減持的舉動。
事實上,按目前整體環球經濟形勢,美國仍處於領導地位,而美國仍是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理論上中國外滙儲備仍會以美元資產為主,所以在可見的將來,我們看不到中國有改變現狀的需要。
至於人行官員為何用「有所減少」來形容持有美債的比重呢?我覺得背後有兩大理由:
第一、中國一直都希望在金融政策上進行更多的改革,例如在處理滙率變革上,便希望實行與一籃子貨幣掛鈎的滙率制度。雖然目前此建議仍有不少技術性問題,短期推行的機會微乎其微,但已帶出一個重要訊息,就是中國未來對美元資產儲備的倚重,會逐步減低。
所以有關官員所說的「對美債持有比重會有所減少」,基本上是中國金融改革上必須踏出的一步。現階段先向市場「放風」,我相信是希望市場慢慢接受這個轉變,避免日後真箇實施與一籃子貨幣掛鈎時,滙價會出現震盪。
第二、美元近來不斷的貶值,各國央行似乎仍採取緘默態度,但對於持有大比重美元資產的中國而言,雖然可紓緩人民幣升值壓力,但美元過份貶值,勢將影響中國外滙儲備的質素。所以中國突然傳出出售美債之後又立即公開否定此消息,相信是中國政府刻意對外界發放的一個訊號──中國也關注美元的走勢。
另外,美國「雙赤」雖然嚴重,但卻可透過不斷發債來支持這個結構性問題。美國每年都會拍賣美債,但假若美元持續貶值,美債的吸引力自然大減,屆時中國這個「大買家」對美債的「購買欲」也會相應大減,對美國最終也不是好事。
故此,中國在這時候發放對美債持有比重觀點,或有弦外之音。
陳永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