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灣半島拆卸後會留下六千噸無法循環再用的廢料須運往堆填區處理,發展商聲言會捐出相等於當局處理該批廢料支出的金額推廣環保,其實這筆約值七十五萬元的「捐獻」,只是慷納稅人之慨。
六千噸廢料相當於一百二十輛雙層巴士的容量,新創建集團企業傳訊總經理關則輝表示,目前使用堆填區是免費的,即使政府已提出收回成本的計劃,也不能趕及在紅灣半島拆樓時實施,但新創建承諾,政府在處理該六千噸廢料上用了多少錢,發展商就會「捐出」同等款項,作為日後推廣環保教育之用。
以每噸一百二十五元堆填區廢物處理成本計算,這批廢料的處理費用大約為七十五萬元。堆填區的開支是由納稅人負擔的,發展商不費分文就棄置六千噸廢物於堆填區,然後自稱「捐錢」推動環保,這筆「善款」,本來就是納稅人的。
關則輝又表示,負責拆樓的金門建築是行內聲譽良好的承建商。其實,金門的環保紀錄並不理想,今年二月,法庭裁定金門沒有依照建築噪音許可證的規定使用機動設備,罰款五萬元;去年十二月,金門亦因為沒有依照「塵埃規例」進行規管工程,被罰款七千五百元。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