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這是一記現代香港版「紅樓夢」,地產商為實現他們追求最大經濟效益的好夢,不惜把新簇簇的私人參建居屋推倒重來,紅灣「半島」變成紅灣「全倒」。拆樓工程將產生十九萬噸建築廢物,發展商表示當中九成半物料可以循環再造,並聲稱這是對得住下一代的「最環保重建計劃」。不過,教育及環保組織卻同聲痛斥這項曠世拆樓計劃是「香港最羞恥的反面教材」和「殺人捐器官」的荒謬行徑。 記者:蔡元貴、陸羽平
「呢個計劃為香港嘅環保建築確立咗一個新標準,你哋話七棟新簇簇嘅樓拆落來係浪費,教壞下一代;實際上我哋唔係將啲物料丟晒落大海,我哋唔係教壞下一代,我哋想話畀下一代知,我哋勇於認錯,勇於改過。」新世界發展執行董事梁志堅強調,清拆紅灣半島計劃是平衡各方利益的安排。
發展商千方百計把一個拆卸未入伙新樓的行動包裝為「環保再發展計劃」,新鴻基地產代理執行董事董子豪表示,紅灣半島拆卸後所產生的十九萬噸建築物料,當中兩萬噸是浴缸、洗手盆等可以拆走原物再用的建材,其餘十七萬噸是石屎、鋁窗、鋼筋,九成半可以運往香港及內地的回收廠,循環再用。
再造的物料會供給內地及香港其他工程使用,其中珠海市政府已「認頭」了部份石屎泥頭,用作建造公路。董子豪說,已聘用當年拆卸中環置地廣場部份樓宇的金門建築進行清拆。該公司會使用拆卸置地時的同一消減噪音措施,就是用柏油布密封七棟樓宇,並用油壓式鉗夾技術,取代傳統鑽破方法,減少噪音。
發展商拒絕透露拆卸費用多少,估計不會高於二十億元。董子豪表示,由於要預留兩個月物料分類的前期工程,故紅灣半島的拆卸成本較一般高三成。
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及地球之友則批評,清拆計劃是「香港最羞恥的反面教材」。教協會長張文光指出,教育的重要原則是珍惜資源,但發展商卻把原來是簇新的資源變為廢物,所謂環保拆樓不過是掩人耳目,塗脂抹粉。他又把「環保拆樓」計劃比喻為「殺人捐器官」。「𠵱家佢哋係將個好人殺死,然後將個死者嘅心肝移植,話係善用心肝,根本毫無意義。」地球之友總幹事吳方笑薇也認為發展商是「自欺欺人,扭曲社會價值」。
該會已去信管理可持續發展基金的匯富環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要求從旗下基金的選股名單中,把新鴻基地產剔除;並將去信政務司司長曾蔭權領導的可持續發展委員會,要求把新地副主席兼董事總經理郭炳江除名,同時將向申訴專員投訴。
與紅灣半島只隔一條馬路的馬頭涌官立小學(紅磡灣),校方及家長均指事件對學生身心有負面影響。校長蔡淑珍說,拆樓會帶來空氣同噪音污染,嚴重影響學生健康,她又指事件無疑是一件反面教材,她感慨說:「一件咁唔公義嘅事,竟然會發生喺香港、發生喺我學校不足五(公)尺處。」一名家長亦指事件對學生有壞影響,「學生睇到會覺得,起好咗唔鍾意咪拆咗佢,將來覺得唔鍾意嘅嘢咪整爛佢囉。」
綠色和平副項目主任陳宇輝則炮轟新地及新創建缺乏承擔,他指新地是西九龍文娛藝術區競投者之一,該會認為新地毫無社會及環境責任,沒有資格承擔西九龍文娛藝術區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