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兆祥
「為甚麼今天天氣那麼好,陽光那麼好,這兒還要空調和開那麼多燈?」周兆祥應邀出席「學生環境保護大使」培訓工作坊談綠色生活,一講完就有同學舉手發問,提出這樣的問題。
於是我說:「非常欣賞你提出這樣的問題來討論,大家懂得質疑又肯關心,真是我們社會的福氣。本來,這個初冬的早晨,我們應該齊齊聚在下面海邊,享受陽光清風,交流交流看法分享分享體會,完全毋須浪費電力製造污染,去開空調又開幾十支光管。可是嘛,我們的城市設計,搞到沒有草地沒有海旁空間讓大家可以隨便享受大自然,我們的建築設計構造又令到這個禮堂非空調不可,大家的習慣心態,又不接受比較光線暗淡的環境,所以就搞成這樣,大家又多捱污濁空氣(還是因為社會不願意多出點錢買較乾淨的燃料來發電)增加了溫室效應。
「如果三四十年以前,全港市民都有綠色的心態,將真正的生活質素放在第一位(而不是盲目追求物質享受又任由財團賺大錢),那麼全市處處有舒服安全寧靜的室外空間,鳥語花香景致怡人,不用一天到晚躲進空調的環境,即使要在室內活動,如果二三十年前大家有足夠綠色的心態,亦會要求建築師以綠色心思掛帥,禮堂可以時常不必空調,盡量使用天然光,於是我們又舒服開心健康、又減少了破壞生態環境。
「感謝這位同學的綠色表態:如果二○○四年個個香港市民都像他這樣想、這想做人,到了二○二四年,我們的建築物應該已經相當綠色,到了二○四四年,我們的市區逐漸變成綠色地帶,人人生活美好。
「現在大家明白『業報』是怎麼一回事了?有因、必有果,今天的因是明天的果,反過來說,眼前千百般不是,皆為昨日的因遺留下來的惡果。你和我每一個意念每一個行動都是『因』,導致將來眾生千秋萬世各式各樣的『果』,這就是『業』(用現代話繙譯可以說是『人生的積分』)。這幾年香港生態環境那麼差,正是因為過去幾十年惡業的後遺症。
「由今天開始,讓我們過綠色一點的生活,減少浪費,重視地球的安危,做甚麼都先想一想子孫後代、眾生的未來。這樣的話,大家都有福了。」
那是香港歷史上又一個美妙的時刻。
……………………………………………………
作者為ClubO創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