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有兩個重要經濟數據或影響周四歐洲中央銀行一眾理事的議息決定,一是今日公布的11月份消費物價指數,另一個是明日發表的歐元區第3季經濟增長數字。
一般分析員認為,在歐元續呈強的情況下,消費物價指數可望稍為回落,然則歐洲通脹率(約在2.4%左右)仍偏離央行訂定目標範圍的2%上限,以穩定物價水平為首要任務的歐央行,縱使見到通脹率過高,相信亦不敢貿然調高短期利率,因為經濟已是「𣲷晒油」,加息只會扼殺僅餘的經濟增長,難道想經濟走向衰退乎?
歐元區第3季GDP增長初步估計為0.3%,年增長率1.9%,歐洲經濟令人失望,主要是內需不振和強歐元滙價打擊出口。本來貨幣實際購買力增強,應可刺激消費,可是有統計數字顯示,歐洲多個國家之家庭消費開支不升反降,當中尤以法國跌幅最大,是失業率高企,抑或惡性循環?
此外,歐洲11月製造業和服務業採購經理調查報告將分別於周三和周五發表,歐洲委員會對消費及商業投資報告亦將於周四出籠,以目前環境來衡量,想有任何驚喜都難。
歐洲央行面對通脹高企和經濟萎縮,亦即低增長和高通脹之典型「滯脹」模式,可謂進退兩難。想減息刺激經濟又怕經濟未起已惹來通脹惡化,何況要減幾多才能起到作用?如果為壓通脹而加息則更為冒險,經濟已甚疲弱,提高息率又將吸引更多「息」魔青睞歐元,真想早點入地獄乎?既然對歐元強勢無符,壓通脹又無術,刺激經濟更無法,倒不如由得佢囉!貨幣政策須顧全局,財政政策又欠缺彈性,惟有等運到,還能作啥?!
王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