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11年純利及營業額均錄得雙位數字增長的思捷環球(330),其副主席兼財務總裁潘祖明表示,集團繼續強化旗下零售業務,包括開發更多新市場及改善亞洲市場表現,中期而言歐洲仍是未來增長動力。另外,他指出,思捷仍在尋找合適收購機會,但現階段並無重大進展。
潘祖明接受本報訪問時重申,思捷刻下其中一個重要目標,就是要將整體零售業務稅前利潤率(EBITMargin),由去年約7%提升至雙位數字,最終目標是與其中一名對手H&M看齊,即提升至18%,何時達至目標則未有透露。他表示,去年思捷單是歐洲市場的稅前利潤率約12%,故相信目標可以達到。
如何改善稅前利潤率,他表示,首先要增加每家分店的人流,並繼續提升產品質素,如按各市場消費者口味採購合適產品,產品周期亦要縮短,減少減價次數及幅度。他說﹕「我們其中一個指標,就是要在不加價情況下,每間分店可錄得最少5%的同店舖按年增長,若達到此一指標,即代表生意有增長。」
對於主席邢李火原多次提及的多品牌發展策略,潘祖明強調,思捷是有充裕的管理及財政能力,於Esprit品牌以外再經營多一個品牌,但不是代表一定要購入另一個品牌以維持增長,現時集團在很多國家仍未有開展業務,Esprit這個品牌還有很大增長潛力。他重申,思捷不會購入與Esprit路線重叠的品牌。
美國將於明年取消向中國實施多年的配額制度,市場普遍估計中國成衣生產成本將下跌,對在中國進行採購的公司有利。對此,潘氏指雖然佔思捷約8成生意的歐洲市場,其中約一半產品是在中國採購,但成本會否因此減少仍是未知數。
潘祖明指,基於聯交所規例,不便就全年盈利作出預測,只表示首季增長符合集團預期,預料過去多年表現欠佳的亞洲市場,今年將不再成為思捷的「負累」;歐洲市場將繼續成為增長火車頭;未來5年美國市場仍處於投資期。
思捷日前表示,7至9月營業額按年增長逾20%,期內全球同店舖的銷售額有逾5%按年增幅。歐洲批發業務,現時手頭定單已排至明年3月,金額則有雙位數字增長。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