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會欣香港出生、國內長大,曾在中國第二檔案館研究民國歷史;九七年取得香港中文大學歷史博士。照片中的他正翻看董浩雲手稿。
撰文:冼麗婷
攝影:謝榮耀
我以歷史學者身份,整理現任香港行政長官董建華的父親、世界船王董浩雲三十多年的日記。在過去三年多,我除了處理有關資料外,亦曾到上海、天津和南京國家檔案館,參看董先生當年在不同船務公司的公函真迹,最後編著成《董浩雲日記》及《董浩雲的世界》。
我和董家沒有關係,編著書籍是大學交給我的任務,在此之前,我只知董浩雲是世界船王。
………………………………
《董浩雲日記》涵蓋四八年至八二年共三十四年,有人問我,四八年以前的紀錄呢?問我的人可能是聯想到敏感的政治問題。我認為,這個問題應該問董家。不過,四八年以前的董浩雲不很出名,應該跟政治沒有甚麼關係。
那個年代,中國烽火連天。董浩雲在四一年離開香港到內地,至國共內戰愈演愈烈、四八年又回香港發展。在戰爭中遺失日記本理應很平常。董浩雲愛保存資料、書信,他八二年去世後,子女整理遺物時才翻出他多年來的日記本。我編書考證時也發現沒有六四年的日記本,問過董家,他們說找不到。
………………………………
日記記錄了很多事迹,從歷史角度看,曾經擁有一千一百萬噸船隻的董浩雲的事業興衰過程,與中國航運業、戰後香港經濟發展、國際重大事件如韓戰、越戰及中東戰爭等等緊密相連,這正是對他進行研究的重要性。
我感覺,董浩雲比較喜歡揚名,整體性格與董建華有不同之處。七十年代石油危機時期,董建華曾勸告父親不要再融資買船,令兩人關係出現矛盾。但父子也有溫馨回憶,按五五年一月五日所記,董浩雲到英國探望正在讀書的董建華,同睡一房,至分離在即,父親「夜半醒來,撫稚子臉,不勝依依」。
………………………………
企業家寫日記,據我所知是非常少。因為是董浩雲,現在的人就容易說到董建華,也容易論及他擔任行政長官的功過,作為學者,我認為在世的人不好談,也相信將來歷史自有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