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專欄:中國潛蹤 - 李怡

李怡專欄:中國潛蹤 - 李怡

上星期五,日本外相町村信孝表示,由於中國經濟正急速發展,在不久將來,中國應從日本的經濟援助中「畢業」(graduate)了。「美國之音」認為,日本此時宣布停止對中國的援助政策,在目前中日兩國政治關係惡劣的情況下,顯得相當微妙。
一九七二年中日建交時,中國表明放棄對日本的戰爭索賠,日本就以政府開發援助作為變相的賠償方式。至今為止,日本提供給中國的無償資金援助約十三億美元,日圓低息貸款約三百一十一億美元。
沒有了日圓貸款,以中國當前的經濟實力來說,不是甚麼大問題。但繼中國核潛艇進入日本領海、胡錦濤與小泉在APEC的高峯會談並不融洽、小泉不願承諾停止參拜靖國神社等等摩擦之後,日本宣布停止經援中國,當然不是僅僅因為中國經濟已「畢業」之故。

對日本來說,幾件事當中,最重要的當是中國核潛艇進入日本領海之事。據報道,日本一位官員私下透露,日本在未來數周制訂的防衞指引,將提出要密切關注中國的軍事現代化,以及中國在海上擴張勢力範圍的活動。
十一月十九日,陳水扁公開表示,是台灣方面最先發現中國潛艇訊息而通報美日兩國的,為此他感到非常光榮。不過,在日本媒體報道了陳水扁的談話後,日本外務省和防衞廳即表示「沒有這樣的事」。於是台灣總統府遂從前幾天的「光榮」轉為「表示遺憾」。不過台灣駐日代表和台灣總統府在遺憾之餘,又表示誰先發現中國的潛蹤「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潛艇事件顯示中國軍力擴張對地區安全穩定與均勢造成的威脅,「有必要建立台日安保對話機制」。
但對美、日來說,誰先發現中國潛蹤是太重要了。至於「建立台日安保對話機制」嘛,若對手是這個大嘴巴總統,把有關的「安保對話」全捅出去,日本又豈敢與台建立「對話機制」?

為甚麼說,誰先發現中國潛蹤,對美、日是「太重要」了呢?因為在這地區,美軍有先進的衞星和海底音響探測裝置,日本則有精良的反潛機和其他相關的先進設備。若台灣這次能先於美、日而發現中國核潛艇進入日本領海,這或許意味着台灣的防衞偵察能力高於美、日,或許意味着美、日的防衞裝置仍大有不足之處。倘若答案是前者,那麼美國似毋須再出售先進的軍事防衞裝置給台灣;倘是後者,那麼美、日就要檢討它們的防衞偵察設施,更需大大改進其防衞策略。
就對美、日軍方實力的一般了解來說,美、日的反潛設備應遠在台灣之上。因此,阿扁的自感「光榮」恐怕還是吹牛的成份居多。但這一吹牛,效果卻是自討苦吃。美國至少可以藉此表示可減少對台出售精良武器(你不是比我更精良了嗎?),而日本則更是避免與台灣互通軍事情報矣。(萬一你們又自感光榮地把有關情報公開說出來怎麼辦?)
據日本傳媒連日報道,實際上美軍在中國核潛艇一離開中國港口,就通過衞星開始掌握它的行蹤了。只不過,核潛艇進入日本領海,和阿扁的「光榮」反應,可能觸發美、日方面更深層的戰略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