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在當局雷厲風行打擊下,海關今年首三季撿獲各類盜版光碟的數量仍達六百多萬隻,比去年全年多出近百分之六;城市大學一項調查則發現,港人購買盜版的動機與外國不同,並非因為收入少或教育程度低,大部份購買盜版的港人都在道德上認同盜版行為,甚至認為盜版可以反擊牟取暴利的大企業。 記者:麥志榮
香港海關統計顯示,今年一至九月撿獲的各類盜版光碟達六百二十三萬多隻,總值一億三千多萬元,數量比去年全年多近百分之六,其中撿獲盜版VCD影視光碟數量最多共近三百五十萬隻,比去年全年的約一百三十五萬隻,激增一倍半。
城市大學市場營銷學系對本港消費者購買盜版光碟的行為進行調查,調查發現超過七成受訪消費者有購買盜版光碟,男性購買盜版比女性多,而大部份有購買盜版的消費者平均有七成機會再次購買,顯示購買盜版會形成一個消費習慣。
負責調查的城大市場營銷學系博士研究生鄺家麒表示,調查於○二年進行,在旺角和深水埗等盜版光碟銷售黑點訪問三百零六名十五歲以上的消費者。調查發現,有別與外國部份同類研究結果,香港消費者會否購買盜版光碟,與他們的收入和教育程度無關,購買盜版的行為主要與消費者的心態有關。
調查結果顯示,購買盜版的本港消費者中,最顯著的心態是認為購買盜版並無違反道德,也沒有對社會及經濟構成損害,甚至認為盜版有助於傳播新科技,同時可以反擊牟取暴利的大企業。而男與女消費者的心態有顯著差別,男性比女性較傾向對盜版持正面態度。
研究認為,打擊盜版除了加強執法外,持有版權的大企業應加強宣傳盜版的損害,並改善企業的社會形象,因應市場調整正版光碟的售價,減輕消費者的敵視態度。
對於撿獲的盜版光碟數量上升,海關發言人解釋,今年先後揭發多宗本地生產商為內地製造盜版碟,然後偷運返內地出售的個案,上月起已要求本地生產商必須申報內地定單,再由海關向內地當局核實是否已獲合法批文,以遏止該類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