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智慧:股民愛投機風險自理

理財智慧:股民愛投機風險自理

因為傳聞港交所及證監正在調查,所以澳門概念股股價大幅下滑,而當中究竟有沒有市場失當的行為,便要調查過後才能知曉。不過,近期澳門概念股大起大落,又再證明歷史是會再重演的,只不過是主角更換了罷。
香港的股民其實身經百戰,自97年以來,已經歷了多次大小型股災。由紅籌股、科網股、國企股,以至近日的澳門概念股,其股價周期如出一轍──先有一個概念,然後告訴股民這個概念有多棒,跟着股價便炒上;及後股價到了一個不合理地步,泡沫便爆破,股價被打回原形。自始股價回復反映其基本因素。

炒概念股如賭大細
當然,概念股之中,有些公司的質素是很好的,能夠有長遠的增長能力;但有些公司卻是渾水摸魚。有人說過:「股市是充滿貪婪與恐懼。」當股民看見股價大升,在貪婪的驅使下,便會忘記風險問題,被眼前的回報所蒙蔽。而電台節目及報章專欄,都時不時會警惕股民這些概念股會有不小風險,建議入市之時需要審慎,但仍然有不少股民入市買賣。難道他們真的不怕死?
其實經歷了多次小型股災之後,散戶對風險的認識已經十分之深。他們之所以仍然買賣概念股,可能只是出於投機心態,其情況與在澳門的賭場賭大細,沒有多大分別──勝出是自己幸運及眼光獨到,虧本是自己缺乏運氣罷了。其實他們並不打算長期持有這些概念股,只希望短期之內賺價。因此在近日澳門概念股急挫的情況下,在電台節目中卻不曾聽見有聽眾打電話到電台哭訴損失慘重。
所謂「食得鹹魚抵得渴」,這反映了香港股民其實很成熟,明白風險投機,不是贏就是輸,不會輸打贏要。這亦是香港股民可愛之處。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