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叔理財:銀行水浸未必利好股市

陸叔理財:銀行水浸未必利好股市

美元持續受壓,油價又出現短期技術性反彈,但這些負面的消息並沒有對美股帶來打擊。既然美股能在短期高位企穩,對港股及環球股市應可帶來正面的支持,所以現階段的投資情緒仍然非常樂觀。
不少投資者眼見恒指在14000點附近徘徊,想入市追貨又怕摸頂,但基於目前投資氣氛仍然熾熱,不入市又恐怕錯失良機,那麼應該如何自處?
早於年中時,我已預計恒指在年底會見14000點,而這個目標已於周初完成。
不少市場人士認為,港息不加反減,反映銀行水浸,在此情況下,資金會進一步流入股市,所以恒指有望突破14000點,再創今年新高。

客觀形勢須配合
理論上,這個分析尚算恰當,不過卻未足以成為支持港股全面造好的理據。
首先,銀行水浸未必代表一定有利股市,還要看看當時有沒有觸發資金流入股市的誘因。
事實上,自從金融風暴後,香港經濟雖然一直低迷,但銀行體系資金一直十分充裕。當日沙士後的股市強勁反彈,主要亦是由外資及國內資金所帶動,銀行體系龐大的資金,只不過是因應股市表現而順勢投資。
好像近期港息進一步下調的同時,又適逢港股持續造好,才吸引資金流入股市。相反,假設股市是向下尋底,儘管銀行出現水浸的情況,亦未必能夠刺激資金流進股市。故此,我們不應盲目,以為銀行水浸,就必然會刺激股市造好。

慎防資金突撤走
另外值得留意的是,近日本地金融體系內資金充裕,主因是不斷有外資流入香港炒人民幣升值。這批資金一旦撤走,情況會如可呢?
事實上,近來炒人民幣升值的情形,有些像今年第2季的時候。當其時資金在港停留一段時間後,由於中央政府強調人民幣短期內不會升值,結果引發資金突然撤走,於是導致港股由14000點高位大幅調整約3000點。
同樣道理,踏入第4季,資金流入同樣是炒同一概念。問題是,雖然目前人民幣的確有升值空間,但我早前已提出過,目前客觀條件仍未許可人民幣升值,美元近日大幅急挫,更紓緩了人民幣短期升值壓力,所以當投機資金流入的原來目的(炒人民幣升值)久久未能實現,又或者人民幣如期升值,將市場「願望」充份反映後,我相信結果只有一個──就是會引發資金撤走,對股市帶來打擊。
這一日何時會出現,我也不能準確預測,不過,有意在現階段入市的投資者,在入市前不得不考慮這個可能會突如其來的負面因素。
陳永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