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芝華是我見過的被訪者中最愛笑的一個,說話皺眉瞪眼,表情多多,總以一句哈哈哈結尾,談得興起時更會如孩子般手舞足蹈,令聽者感染到她的快樂。這個天生快活人,即使工作順境時失去健康,仍能積極面對人生,幸福的你我,還能為雞毛蒜皮的小事而怨天怨地嗎?
記者:尹珊珊
攝影:陳智良
任芝華(Alice),台灣人,畢業於銘傳商業專科學校、台灣科技大學工業管理學士、台灣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院碩士班,從事資訊業行銷公關工作達15年,5年前應非牟利團體「國際生活的藝術基金會」邀請來港擔任義務導師,教癌症病人做生機飲食和淨化呼吸法。
上午十一時,大埔嘉道里農場,一班參加淨化呼吸班的學員正在草坪上上課,在導師任芝華(Alice)引領下,齊齊有節奏地呼吸:「大家靜下心來呼吸,聽風聲、鳥聲和歡笑聲,感受蝴蝶在身邊飛過,讓自己融合為大自然一分子。」她教導的淨化呼吸法,由非牟利團體「國際生活的藝術基金會」(TheArtofLiving)創辦人吉儒吉大師所創,是種消除人們緊張、壓力與負面情緒,強化免疫系統、改善健康的課程,「要治療疾病,並不純粹是調理身體機能,個人心理和情緒狀態也影響健康。」
她的學生多為癌症病人,應邀擔任基金會義務導師5年間,曾多次出入醫院送走不少朋友,難得是她至今仍能保持一顆樂觀的心:「人生總有悲歡離合,這是很自然的事,最重要還是活在當下,過開心的生活,不要等賺大錢才幫人,現在就要踏出一步,才能令今生無憾。」操半鹹淡廣東話的Alice,即使說到傷心處也面帶微笑,最令人難以置信的是,眼前有生氣的她本身也是一名病人,「當下不開心,要等幾時才開心,所以我成日都會笑哈哈的。」她的病,是血癌,面對這種一般人感到絕望的病,她看得開。
Alice從小已比別人努力進取:「我是家裏讀書最差的一個,兩個弟弟也有博士學位。」專科學校畢業後,Alice工作一年又回校園攻讀工業工程學位,接着在台灣大型電腦廠商神通電腦公司任公關及統籌工作,3年後離職修讀MBA,畢業後輾轉在微軟、DEC等大公司從事行銷公關工作達15年。她長袖善舞、八面玲瓏,更敢作敢言:「記得有次和BillsGates開會,發覺他有抖腳的習慣,我們台灣人有句話:『男抖窮,女抖賤』,我向他解釋台灣人很傳統,算是大老闆也要謙卑點,見記者時絕不能輕佻。」事業一帆風順,除正職外,還任公關顧問、電台節目製作人等兼差,工作忙碌。
96年情人節,她暈倒被送進醫院,最後診斷患血癌:「那刻腦海空白一片,住院的兩個星期,絕望到甚麼也不懂想。」為免老父難過,她辭掉工作回家養病,家附近有家有機商店「藕根香」,老闆是出身醫藥世家的范秀琴和傅鑫發夫婦,機緣巧合下跟兩位老師上課學習,開始生機飲食,貫徹簡樸作息。其後她參加了基金會舉辦的課程,前往印度及美國參加導師訓練及學習淨化呼吸法。「其實當時我也沒有多大信心,所以在97年,我便到了夏威夷靜養,心忖即使病逝,也要選擇在這個人間天堂。」
98年,應邀來港擔任基金會義務導師,自言茶來伸手,飯來張口的Alice,首次體會何謂貧苦生活:「花光了從前在台灣累積一輩子的財富,只好來香港做窮人。」來港初期,她不諳廣東話,吃不慣香港的素食料理,兩年內曾輾轉到過十七個家庭暫居:「某日離開學生家,在街上遇到一位拾荒婆婆,她見我拿着行李箱一副無家可歸狀,便收留我。」就這樣,她在婆婆的陋居暫住五天,睡的是全屋唯一一張床鋪,吃的是清粥鹹菜,閒談間得悉婆婆四十多年前在柬埔寨逃難來港,現雖有兒子供養,但仍盡一己之力在街上拾衣物寄返祖國。「從婆婆身上我看到一份頑強生命力,也學懂惜福。」兩年前,得兩名熱心老闆資助,由他們出資租屋,她在閒時幫忙繙譯文件作回報,才得以居有定所。
Alice現時在「香港抗癌會」全力推廣生機飲食、斷食排毒、淨化呼吸,以幫助更多癌症患者康復。上年9月,她與屯門仁愛堂一班婦女合組「綠色女流」組織,在社區推廣健康飲食與有機共同購買,成員由最初的五十人增至八百人,參加者多是媽媽輩,Alice擔任烹調導師、美容師,「參加有機健康生活課程的學員都是媽媽們,在家中負責把關飲食,她們學懂健康飲食之道,全家人也能受惠,你說影響力有多大呢!」說罷,她連忙收拾細軟,笑哈哈的說趕着要開會,準備下星期的周年節目去也。